•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75E/201903-00005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公民
名称: 关于宣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3-20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75E/201903-00005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公民
名称: 关于宣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3-20
关于宣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3-20 09:49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关于宣城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1月9日在宣城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伟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我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提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着力“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认真执行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高质量发展起步有力,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呈现崭新局面,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表1: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年初计划

预计完成

绝对值

增幅(%)

绝对值

增幅(%)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3左右

1300以上

8.3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8.5以上

10.5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0左右

550

8左右

财政收入

亿元

与经济增长同步

240.1

9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5左右

15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亿元

12左右

1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5左右

520

10.5左右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高于全省

18

20左右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6.5左右

10.8

1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左右

36400

8.6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左右

16000

9.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4

——

5.7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4.8以下

——

4.8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省下达任务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省下达任务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省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任务

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强化运行监测和调度,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开展经济运行监测,强化工作督导和运行调度,制定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确保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以上,增长8.3%以上。

一是投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市领导联系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加强分层分级调度,实行每双月现场调度、每季度开展集中开工竣工投产活动等推进机制。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预计均居全省前8位;在建市重点项目650个以上,预计完成投资680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补助资金8.6亿元,谋划重点项目950个。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二是消费基础作用持续加强。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亿元,增长10.5%左右。住房、汽车、商贸批发零售保持平稳增长。旅游消费持续旺盛,预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分别增长16.5%和19.2%。

三是进出口形势较好。加快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宣州区创成省级出口卫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积极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全年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20%左右。

四是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完成财政收入240.1亿元,增长9%。就业创业深入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4.8%。预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00元和16000元,分别增长8.6%和9.5%左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五是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稳妥推进。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管控,新增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省定限额内。积极争取置换债券,全面完成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工作。出台进一步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预计全年市区商品房供应面积250万平米、销售面积220万平米,供求平衡明显改善,量价变化趋于稳定。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大力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着力扩大有效供给,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一是帮扶实体企业取得实效。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常态化,制定“1+5+3”工作方案,实行“1+9”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联系包保机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专栏1:帮扶实体企业措施及成效

政策扶持

出台处置“僵尸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处置盘活“僵尸企业”66户。

落实各项“降成本”政策,全年减免企业税费8.4亿元。

金融扶持

发放新型政银担贷款55亿元“税融通”贷款13亿元;出台续贷过桥业务补充规定,全年续贷过桥资金周转超20亿元,扶持企业近500户。

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翱翔计划”,全市初步形成了8家企业A股上市、4家企业辅导备案、16家企业新三板挂牌、87家企业省股交中心挂牌的多层次上市挂牌体系。

要素保障

深入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334亩,处置闲置土地6742亩,盘活低效用地8756亩。

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新增技能人才14967人,完成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合计43427人。

二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5%,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5位。泾县高效节能电机列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名单。产业培育“1号工程”加速推进,贝特瑞新能源、鑫升新能源等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集聚。

三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入推进。滚动实施“千企升级”计划、新兴产业“双百项目”计划。推进智能化改造,新认定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个,推广应用机器人935台。推进信息化改造,新增17户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推动3300家企业“上云”。推进绿色化改造,广德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名单,新增绿色工厂4户,11户企业获得省级第二批绿色工厂称号(数量居全省第2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4户。中鼎集团被认定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提效。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到9家。智谷软件产业园初步形成地理信息、物联网、软件外包、人工智能四大特色产业,入驻企业总数达84户,全年纳税1.1亿元。宣城万达广场正式开业。推进“电商宣城”建设,广德获评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泾县、广德、绩溪获评全省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市县级快递物流配送实现100%覆盖。积极扩大金融有效供给,旌德民商村镇银行开业,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全域旅游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专栏2: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

项目建设

亲心谷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一期投入运营,巨大怪兽农场建成开园,五星级金陵大饭店、红楼梦文化园、上庄景区4A提升、旌德灵芝健康小镇等重点项目进展迅速。

实施皖南川藏线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5.5亿元实施146个景区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3.9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推进17个景区“最后一公里”项目,完成投资4.52亿元,建设长度133公里。

景区提升

官塘湖景区成为国家 4A景区;“皖南川藏线”荣获“安徽省最佳自驾旅游公路”称号;6地入选“研修安徽”十佳精品线路;10地入选安徽20条最美乡村旅游路线。

(三)系统推进全面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跻身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全国前100名,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城市第3位,创新综合能力居全省第6位。我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经验被省政府表彰为真抓实干典型。宁国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县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宛陵科创城一期主体竣工,合工大产业创新中心等近30家单位确定入驻。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家,司尔特肥业、皖南电机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6户,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2%,居全省第6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4.1%。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20个,预计入选省级团队7个,居全省第1位。

二是经济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新登记市场主体3.6万户。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审批容缺受理机制,获安徽电视台“容缺服务更便民”主题报道。“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市与宣州区、宣城经开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管理机制和财税体制。加快推进市属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

三是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关于进一步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权。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910亿元,增长11%,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9.2%,经济效益持续向好。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市能级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拓功能、提品质、补短板,优化“三区两廊”市域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1亿元,新增一级公路40.6公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实施了一批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防汛抗旱、水资源保障和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专栏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交通

广宁高速建成通车,芜黄高速宣段加快建设,宣泾高速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宣城客运总站建成。

杭黄铁路开通运营,芜广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商合杭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宣段加快建设,宣绩高铁关键工程正式开工,宁宣城际铁路规划获批;宣城火车站东站房开通运营,西站区开工;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

宣州综合码头一期完工,水阳江航道、芜宣机场加快建设。

水利

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均已开工建设;粮长门水库基本完工,扬溪源水库持续建设,汤村水库、郎源水库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落实建设资金即可实施,凤凰山水库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水阳江中游治理工程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青弋江治理工程基本完工,10项中小河流治理、3座易涝区泵站等项目正按时序推进。

能源

昌吉—古泉±11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通电,220千伏敬亭-广德线路改造工程等4项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

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开始蓄水,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完成可研和设计招标。

宣城至黄山天然气干线加快建设。

二是市区产业基础继续夯实。招商引资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

专栏4:市区园区建设成就

宣城经开区

新签锦美碳材料、亚德林高端装备制造等亿元以上项目53个,新开工工业项目46个,鸿路钢构一期等32个项目竣工投产,金能移动能源、华威铜箔等项目加快推进。

宣城现代服务业

产业园

新塘羽绒产业园落户企业40,中国新羽都初步形成。

农批市场二期、冷链物流大市场一期、建材(钢材)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农批市场实现交易额120亿元。

宣城高新区

宣城高新区获批省“多评合一”试点,入围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重点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进展顺利

敬亭山旅游度假区

旅游配套设施得到提升,13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三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以“双百”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1号工程”为主线,创新城市建设项目投资方式,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96亿元。

专栏5:中心城区建设进展

畅通工程

城市“一环”闭合通车,“二环”春节前贯通,“四环”项目青弋江大道六标、七标正在抓紧建设;强力推进阳德路改造、九连山路等“十二射”项目及创业路、文景路二期等城市主次干路、微循环项目建设,加密城市路网。

安居工程

扎实推进丝绸厂、北门改造等8个已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方家冲、梅溪河与梅溪公园及其周边棚改项目的征收安置工作;做好夏渡新城、桂花园保障房项目交付安置;聚力推进晨钟小区、双塘小区等安置小区建设,不断提升安置房小区综合配套水平。

活水工程

六条城市内河中宛溪河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五条内河水质提升工程已实施

安保工程

双桥联圩下半段、城东联圩7.5公里城区段水阳江综合治理防洪、敬亭圩排涝泵站及水系整治工程完工,水阳江干流段堤防加固达标加快推进,敬亭圩上半段堤防加固工程、杨家嘴排涝泵站开工建设,城区防洪标准一次性提高到50年一遇。

美丽工程

宛陵湖东湖即将建成;续建的宣狸路绿化和新建的文景路、宛陵西路等7条市政道路配套绿化全部达到精品工程建设标准;中央公园设计方案正在设计中。

四是县域经济发展提质提效。宁国、宣州入选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宁国、广德、宣州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区)、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广德入选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并在全国撤县设市专家评审答辩中荣获第一名,撤县设市迈出实质性步伐。绩溪良才墨业“艺粟斋”获中国驰名商标。旌德设立了全省第一只县域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黄山胶囊被评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扎实推进园区转型升级,8家开发区正式进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家,省级开发区6家,实现了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全覆盖;2017年开发区转型升级考核居全省第5位,4家开发区进入全省前30强。

五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出台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实施办法,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2%,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8.17%,较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特色小镇建设扎实推进。

(五)加快区域融合发展,开放合作开启新篇章。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坚持等高对接沪苏浙,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和G60科创走廊3.0版。“引进来”“走出去”齐头并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加快推进合作共建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郎溪·青浦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和广德“603”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谋划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核心区,《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积极协调打通省际断头路,宁宣杭高速高淳段、临安段,扬绩高速溧阳段均已开工建设。积极推进G60科创走廊一体化合作,沪宣互发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九地市联合发布“扩大开放30条政策”。参加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签署《南京都市圈打通城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等八个协议。

二是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瞄准主导产业,大力招引产业链和块状产业项目,新签亿元以上项目350个,投资16.5亿元的好彩头食品、投资60亿元的蚂蚁乐居智慧家居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885亿元,居全省第6位;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70个,新建项目主导产业契合度52%。

三是平台建设持续加快。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实现全覆盖。申建水运二类口岸计划(国际集装箱码头)已获批,我市公路无水港已纳入省口岸“十三五”开放计划。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8户、境外投资企业7户。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33户企业加入G60采购商联盟。

(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成效。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稳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4万亩,流转率达46%。深化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改革。建设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完成交易108宗,交易额3211万元。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单位(全国50个、安徽2个),822个村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增262个村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开展“三变”改革村达411个。旌德县率先颁发全国首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和全国首笔抵押贷款。宁国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

二是农业产业提升取得实效。粮食总产量134.6万吨,实现稳中有增,家禽、水产、蔬菜、茶叶等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定。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2个、示范家庭农场27个、产业化示范联合体9个;培养“四带”乡土人才9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80人。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等园区加快建设,宣州区洪林镇、广德县邱村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省共9个)。农业“两区”划定如期完成。科学防控非洲猪瘟疫情。

专栏6: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成效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开展家禽养殖标准化提升,“宣州鸡”地方品种选育和品牌创建扎实推进。

新增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9万亩,累计10.4万亩,居全省第4位;“中国幼蟹第一镇”等区域性品牌创建有序推进。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新增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新增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新增“三品一标”产品64个。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85.9%。

抓好农村三产融合

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22.7亿元,增长32.5%。

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90亿元,增长9.9%。

新增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3个。

三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72.5公里,泾县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力推进城农网专项工程,新改建35千伏、10千伏和低压线路2363.6公里,改造户表4.36万户,有效解决了低电压、卡脖子、用电高峰期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4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超省定目标。累计完成11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累计建成42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改造非卫生厕所4.01万户。

(七)强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宣城)经济带建设,安徽(宣城)绿色发展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入选全国12个2018美丽山水城市(全省唯一),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通过现场考核。细颗粒物 (PM2.5)年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

一是生态文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印发《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及配套指标目标体系,制定《宣城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巩固完善“河长制”“林长制”,落实“一河一策”,积极推进“湖长制”。有序开展生态红线勘界立标工作,落实各项管控措施。

二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排查企业877家,整改完成783家。完成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重金属排放控制行业摸排。有序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依法依规、从严从实推进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一是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持续深化“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和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坚持“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地。








专栏7:脱贫攻坚成效

产业扶贫

累计发展到村产业项目734个,村均6.7个;发展到户产业项目10.5万个,户均2.6个。

投入资金2.4亿元用于农业产业扶贫,建成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117个。

2个基地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园区,1家合作社入选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合作社。

就业扶贫

新增帮扶就业3207人;新开发公益岗位995个,吸纳贫困劳动者675人。

新招募就业扶贫基地66个,建成扶贫驿站60个、扶贫车间31个。

健康扶贫

全市贫困人口综合医保累计补偿12523万元,其中,“351”补偿573万元、“180”补偿497万元,“5090”补偿121万元。

教育扶贫

累计向660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发放资助资金1206.4万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无一因贫辍学。

社保兜底扶贫

全市2788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729万元, 1.85万农村居民受益。

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828户。

金融扶贫

新增扶贫贷款2.5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30%,贫困户获贷率48%,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社会扶贫

269家民营企业和商会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109个贫困村和20个非贫困村,投入项目420个,投入资金3631.8万元。

二是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超额完成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任务。社会保障卡持有人数达到218.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60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人,较上年提高25%。完善大病保险补助政策,全年补助2852人次,赔付金额3685万元。棚户区改造开工9983套,基本建成15289套,改造老旧小区51个、农村危房4030户。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印发实施《宣城市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公立医院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成为我省唯一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的地市。“提高县域就诊率,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入选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市人民医院和旌德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逐步完善。印发实施《健康宣城“2030”规划》。文化名市建设继续加强。

专栏8: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公共教育

新建8所、改扩建4所幼儿园;按期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所有县市区达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办学“20条底线”要求。

北师大宣城学校建设顺利,皖南医药卫生学校开工建设,市委党校新校区、市五中完成项目选址。

医疗卫生

市人民医院一期改扩建投入使用,省立医院皖南妇幼分院主体封顶,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楼即将建成,皖南中医院完成项目选址,市人民医院二期改扩建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文化体育

宣州区实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其它县市按30%的比例建成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全覆盖。全市超过30%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计46个;全市超过60%的行政村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计450个。

市全民健身馆、体育学校、游泳馆等项目基本完工,市老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养老服务

建成7个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4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47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51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

四是社会治理水平继续提升。高水平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机构,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进一步发展,信访、诚信体系、档案、地方志、气象、地震、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总的来看,2018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继续增多,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加至关重要。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提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在实际执行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

表2: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值

增幅(%)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9左右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8.5左右

财政收入

亿元

与经济增长同步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亿元

12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5左右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6.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同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4万人以上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以内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完成省下达任务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完成省下达任务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

完成省下达任务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实现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上,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一是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加快推进金能移动能源、贝特瑞新能源材料、陆达锂电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鸿路钢构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国肽大健康产业中心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全球羽绒特色产业集聚地、中国新“羽都”建设。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继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专栏9: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龙头企业

培育

推动“个转企”“小升规”,新增规上企业100户以上。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户,新增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千企升级”计划

完成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20个以上,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

“双百”重点项目计划

新开工、投产项目240个以上。

智能制造“915”工程

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900台,实施10个智能装备项目,打造5个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

“万家企业上云”

着力打造宣城“万家企业上云”平台,力争“上云”企业3000户以上。

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引导传统商贸实体企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电商宣城”建设,力争郎溪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甲骨文(宣城)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先临三维3D打印中心等建设,推进软件外包、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消费等新产业发展。稳妥规范发展新型金融业态,重点对接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来宣设立分支机构。以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全面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专栏10:加快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5A级景区创建

力争查济景区通过景观质量评估,太极洞景区完成景观质量评估申报工作,大云岭红色旅游景区完成创建规划及工作方案编制。

重点项目

力争建成旌德冰雪文旅城,加快推进皖南川藏线、水东亲心谷、伍员山旅游度假区、姚村“彩虹公路·七彩环线”、红楼梦文化园、中国宣纸小镇、泾县宝峰生态旅游、黄山脚下的明珠、登源河文化旅游、上庄景区4A提升、鄣山大峡谷景区提升、旌德悠然谷等重点项目建设。

智慧旅游建设

创新制定《旅游大数据中心管理应用规范标准》,推动上升为安徽省标准。

继续推动3A级景区视频监控接入旅游产业监测中心,年内完成70%以上;积极推进“皖南川藏线”卡口监控全部接入省市县旅游产业监测中心。

继续推动宣城旅游年卡实施工作,发行家庭旅游卡,积极推进年卡向全国游客发行工作。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启动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建。加快宣城高新区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建成宛陵科创城一期,确保已签约机构入驻运行。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300项以上,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家以上。加强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以上。

(二)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制约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的不合理体制机制,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市与宣州区、宣城经开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管理机制和财税体制。规范政府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管理。进一步鼓励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争取力度,增加发行规模。

二是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快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尽心尽力服务民营企业。继续开展减税清费降本行动,进一步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物流成本。加大金融帮扶企业力度,力争新增贷款130亿元以上、新型政银担贷款50亿元、税融通贷款10亿元。实施“助企翱翔”计划,力争2019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户,直接融资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

三是进一步提高项目工作效率。围绕稳投资工作要求,聚焦交通、城建、公共服务等基础领域,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力争实施市重点项目600个以上,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谋划储备项目600个以上,新开工和竣工重点项目400个以上。

(三)聚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强“一区两廊”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

一是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完成交通投资50亿元、水利投资15亿元以上。新增一级公路 40 公里,完成国省道路面改善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100公里。

专栏11: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加快建设芜黄高速宣城段,开工建设宣泾高速部分工程,推进申嘉湖高速西延宁国段、宣广高速改扩建、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宁杭高速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开通宣城客运总站;积极协调宁宣杭高速高淳段、临安段,扬绩高速溧阳段加快建设。

加快推进商合杭铁路、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宣城段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宣绩铁路,积极推进宁宣、宣镇、杭临绩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巷口桥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开通水阳江航道和定埠港,实现宣州综合码头一期开埠、二期开工。

加快芜宣机场建设,推进宣城至芜宣机场至南京高淳轨道交通绩溪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水利

继续推进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青弋江治理、扬溪源水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水阳江中游治理、凤凰山水库前期工作。

能源

续建商合杭高铁向村牵引站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500千伏河沥变改造工程等13个项目,新建220千伏城西输变电工程等9个项目;持续加快地方主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能力。

确保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完成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可研编制。

加快建设宣城至黄山天然气干线。

二是下大力气加快市区发展。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5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质、补齐短板,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续建、新改建阳德路改造等市政园林项目100个以上,加快北门棚户区改造、宛溪河综合整治二期及周边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老城区道路改造微循环三年计划、青弋江大道、陵阳路二期等项目,重点启动城市水生态体系建设等项目。深化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市区利益共享、联动发展机制,支持宣州区在综合百强区中争先进位。

落实《关于进一步大力支持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措施》,推进宣城经开区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活力增强,确保主要指标增幅全市领先,力争产值突破100亿元,规上企业突破100户。完善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机制。加快宣城高新区、敬亭山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



专栏12:进一步加快市区园区建设

宣城经开区

强化招大引强,力争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资金突破100亿元。

实施百个项目落地攻坚行动,确保金能移动能源、华威铜箔等项目投产,加快好彩头食品、亚德林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

宣城现代服务业

产业园

深入实施“五个百亿”工程,力争新开工项目10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羽绒产业园一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力争实现产值60亿元,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启动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融合发展集中区建设,整合农批、冷链、物流等市场资源,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链中心。

宣城高新区

力争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和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和生物技术产业。

敬亭山旅游度假区

提升敬亭山“江南诗山”品牌形象,加快推进林相改造三期、紫藤廊道绿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生态保护。

三是支持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实施县域分类考核评价,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宣郎广宁智创走廊建设,支持广德撤县设市,支持郎溪、广德对标全国百强县,支持宁国争先进位,支持广德经开区、郎溪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快泾旌绩文化旅游生态健康产业走廊建设,支持泾县、绩溪、旌德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四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转让机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5个和1.2个百分点。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更有力措施,着力提高防范抵御风险能力,着力提高脱贫质量,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兼并重组盘活一批、技术改造提升一批、破产重整再生一批、核资清算退出一批。围绕稳金融工作要求和财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严控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加快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全方位提升防范隐形债务风险能力。加强金融运行监测和风险监控,提升大数据监测能力,构筑立体化、常态化的金融风险监测、排查和处置机制。积极关注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各类交易场所风险,继续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地方金融安全。

二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巩固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提质增效。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制定持续减贫实施办法,坚持退出标准,严格退出程序,确保退出质量。大力构建“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型稳定脱贫新模式。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基层党建示范村建设。对已脱贫人口继续强化帮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力量,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构建全社会大扶贫格局。

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洁气、洁水、洁土”行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攻坚,强化工业废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各类扬尘、非煤矿山和城区散煤、烟花爆竹燃放、餐饮油烟、柴油货车污染等专项整治,加大“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力度。完善并规范运营工业集聚区配套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推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严控工矿、农业污染源,防治新增土壤污染。

(五)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示范县创建工作,织牢加密生态文明建设网络,推进安徽(宣城)绿色发展创新实验区建设,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宣城)经济带。

一是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抓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扬子鳄野外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坚持举一反三,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高质量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改彻底、改到位。从严加强企业环境监管,集中解决行业性、区域性的环境短板问题。

二是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加强生态红线管控。深入落实《宣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宣城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试行南漪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奖励机制。组织协调市、县两级河长和河长牵头部门常态化巡河,及时发现、整改和解决问题。推深做实林长制,促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力争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快建立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

三是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加强工业污染源环境监管,全面推进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深入推广“双随机”抽查。强化固体废物监管,建立覆盖源头管控、过程控制、执法督查、结果处置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等新技术,对环境违法事件、生态破坏行为开展“点穴式”动态监测。

(六)切实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实施“十项对标提升工程”,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与长三角城市友好合作,加快园区合作共建,开工落地苏皖合作示范区、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区域合作项目。依托上海市白茅岭和军天湖农场,力争打造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核心区。

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整合驻外招商力量,建立市本级与县市区、与园区重大招商项目共引共建共享的联动机制。以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作为招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关,争取实现突破。确保全年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00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00亿元。着力稳外资,确保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5%以上。

三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线联邦区经贸合作,全面推进与德国在产业、经贸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建设“中德产业园”。积极组织参加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2019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申报设立二类口岸,筹建宣城综合保税区。扩大机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及日用消费品进口规模。围绕稳外贸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稳定外贸增长,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0户以上。

(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手抓,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是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全面推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经验,大力推行“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土地股份型”等各类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引导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土地流转,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提升。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茶叶、水产健康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优质发展,打造面向沪苏浙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等园区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省级示范合作社6个、示范家庭农场15个、产业化示范联合体7个。推动实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力争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5个。

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整市推进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巩固提升美丽乡镇建设成果,全面建成富有宣城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大对古镇、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保护力度。

专栏13: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

实施14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6项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77万亩。

电力

围绕运行安全、供电能力、电压质量等重点问题,加快推进农网改造,改造线路338.8公里、建改配电台区247个、整改户表15663户。

交通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改造“村村通”道路,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完成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400公里。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是着力做好就业工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电商创业等领域,抓好创业培训。继续深入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带高徒”、“四带”乡土技能人才等活动。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实现法定人群应保尽保。稳步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城乡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进一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成5365套棚户区改造和1456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42个老旧小区整治。加强城乡社区(村)儿童之家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力争儿童之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80%以上。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三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教师无校籍改革,落实县管校聘制度,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体育强市创建成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雪亮工程”“平安细胞”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深化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争创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统筹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信访、民族宗教、外事侨台、诚信体系、社会福利、公益慈善、档案方志、气象等工作。

专栏14:加快建设社会事业重点项目

公共教育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新建小学3所、初中2所。

确保北师大宣城学校建成招生,建成市体育学校,完成皖南医药卫生学校一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市五中、市委党校新校区。

医疗卫生

完成省立医院皖南妇幼分院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皖南中医院、市人民医院二期改扩建。

文化体育

加快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开工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

养老服务

建成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中心,按时序进度推进“三级养老中心”建设,适时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各位代表!抓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搏击奋进,为开创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谱写宣城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