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教体局> 财政资金> 部门项目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564/202112-00019 组配分类: 部门项目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宣城市2020年度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2-13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7564/202112-00019
组配分类: 部门项目
发布机构: 市教育体育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宣城市2020年度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12-13
宣城市2020年度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13 09:46 来源:市教育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0年,宣城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工作部署,精准实施各项资助政策,强力推进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现将2020年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享受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27790人,资助资金6516.63万元。

(一)中职资助开展情况。

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3065人,资助金额574.75万元,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19.73%和112.28%;中职国家免学费人数16801人,免除学费金额4519.4万元,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13.73%和111.66%;中职奖学金受助人数34人,资助金额20.4万元,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0%。

(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开展情况。

普高国家助学金资助人数6912人,资助金额1254.35万元,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38.63%和119.1%;普高国家免学费人数978人,免除学杂费金额147.73万元,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18.4%和112%。

二、工作自评情况

(一)项目投入

1.组织保障

(1)组织领导。 市教体局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学生资助工作,印发了《关于调整市教体局学生资助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教秘〔2019〕43号),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国平为组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美平,局党委委员、市教体系统工会主任章爱玲为副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陈美平副局长具体分管学生资助工作。

(2)队伍建设。市局发文明确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学生资助领导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从2106年起,建立了学生资助人员持证上岗和离岗备案制度,工作人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资助上岗证方可担任学生资助工作,离岗必须报上级资助部门备案。2020年举办政策解读和系统业务培训3次。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通知》(教秘〔2016〕27号),强化队伍建设,保障人员待遇。制定了《宣城市学生资助AB岗工作制度》(教民生〔2017〕49号),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服务水平,杜绝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互相推诿的现象。

(3)政策宣传。在市教体局网站开辟“学生资助”专栏,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解答疑问、公示进展和展示成效,做到月月有更新。积极主动向主流媒体投稿,全年在“人民日报社” “中安在线”“ 安徽民政厅网站”“ 安徽青年网”“安徽教育网”“安徽省学生资助网”“安徽民生网” “宣城日报”和“中国宣城网”等主流媒体发布新闻22条。高考前,印发致初高中毕业学生“两封信”42800余份,宣传学生资助、生源地贷款政策。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家庭“集中走访月”活动,累计4212名教职工深入5583户建档立卡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通报学生享受的资助政策及在校表现情况,了解资助资金到位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11月下旬,在教育民生工程集中“宣传周”活动中,各地各校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等开展宣传,积极通过校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国旗下讲话、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学校特色活动加强宣传,发布教育民生工程政策信息、工作动态、成果成效等,效果明显,活动期间,街头集中宣传参与群众累计达8900余人次,班会宣传累计参加人数196000余人次,校会宣传累计参加人数31200余人次,家长会宣传累计参加人数49100余人次,国旗下讲话累计参加人数111100余人次,黑板板评比累计参加人数60100余人次,演讲比赛累计参加人数8700余人次。

2.资金落实

(4)财政投入。省级财政指标文件下发后,我市及时将资助资金分解下达到校。市县两级财政均能根据省规定的比例和金额足额分担,及时将配套资金拨付到校,全力保障各项学生资助项目的正常开展。

(5)校内资助。我市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从中职学校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普通高中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勤工助学、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制定了《宣城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内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教民生〔2015〕13号)和《宣城市普通高中校内资助管理办法》(教民生〔2014〕37号)。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都制定了校内资助管理办法,并报送上级资助管理部门备案,均能按照政策要求足额提取和规范使用校内资助资金,账目明晰,使用规范。

(二)项目过程

3.项目管理

(6)指标分配。在资助指标的分配上科学、合理,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印发〈宣城市2020年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在分配指标时适当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7)评审程序。制定了《宣城市教育体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宣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秘〔2019〕39号),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均要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成员一般应包括学校领导、资助工作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严格落实提前告知、个人申请、学校认定、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等环节。各地各校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不断提高资助政策及执行情况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学校做到资助项目公开、申请条件公开、评审过程公开、资助结果公开。

(8)信息管理。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能及时维护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准确及时填报中职和普高系统数据。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填报情况实行月通报,及时督促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有效利用信息系统开展资助工作。

(9)监督检查。6月中旬,市教体局对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教育扶贫学生资助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现场走访、查阅资料、询问等方式抽查了7所普通高中、7所中职学校、11所义务教育学校、7所幼儿园,共32所学校。11月下旬,对市直中职、普高学校开展秋季学期学生资助工作调研。常态化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施网上监管。

(10)资料报送。高度重视资料报送工作,为提高全市学生资助资料报送质量,将资料报送工作提高分值纳入年终绩效评价。全年,我市各项学生资助资料报送无一起逾期,资料报送及时、齐全、真实、准确。

4.财务管理

(11)制度完善。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实际,我市及时制定了一系列中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相关配套制度和方案,包括《宣城市2020年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办法》《宣城市财政局 宣城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财行〔2019〕426号)《宣城市教育体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宣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秘〔2019〕39号)《宣城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内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教民生〔2015〕13号)《宣城市普通高中校内资助管理办法》(教民生〔2014〕37号)等文件,确保了我市学生资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12)资金管理。会同市财政局制定了《宣城市财政局 宣城市教体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财行〔2019〕426号),严格按照办法规定,实行中职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资金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明确结余资金管理,对因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受助学生人数变动等原因导致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结余的,由财政部门统筹管理,无挤占、挪用和截留等情况发生,资金结存账目明晰。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资助卡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卡管理的通知》(教民生〔2014〕52号),要求严格实行“一人一卡”,资助卡实行集中申领,严格落实“本人激活”的规定,国家助学金一律通过资助卡发放,无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现象。

(13)审核审批。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执行审核审批制度。各级各类高中学校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生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政策实施,确保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实;严格资助程序,确保了学校资助工作程序符合国家要求和各项规定;严格受助学生名单审核,确保了受助学生名单的真实性、完整性;严格资金发放,确保了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严格信息报送,确保了及时准确维护资助系统信息、及时按照要求报送相关资助信息;严格信息安全,确保了受助学生敏感信息不泄露;严格资料归档,确保了受助学生信息档案完整和准确。

(三)项目产出

5.项目产出

(14)校内资助支出。严格执行校内资助政策规定,足额提前和使用校内资助资金。2020年,中职和普通高中发放校内资助资金637万元,受助学生5878人次。我市各级各类高中学校均能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校内资助。

(15)资助水平。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大力指导下,我市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水平逐年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了全覆盖和最高档。中职和普通高中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获得资助。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最高标准,并免除学杂费,2020年,599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170.85万元。中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规定全部享受免学费,一、二年级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三年级学生参照一、二年级学生标准,由地方政府或校内出资资助,2020年,428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中职助学金120.15万元。

(16)资助质量。在规范实施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同时,我市不断提升资助质量,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考核内容和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严格对中职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全面清查,尤其要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的核查,并定期公布有资质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办学条件、办学经费保证、学费标准、招生就业、涉农专业设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措施等方面做出规定,督促中等职业学校依法办学,规范收费。充分利用全国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学籍管理、电子注册和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保证学生基本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我市各级各类高中学校收费工作管理完善,无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情况发生。

    (17)能力建设。我市始终秉持“资助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的理念,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先扶志”“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的思想,持续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资助征文等活动,利用板报、橱窗、局域网等多种载体,在宣传资助政策的同时,持续抓好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形成全员参与、部门配合、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让育人成为资助工作的必然延伸。5月份,宣城市市属及所辖6个县(市、区,不含省直管广德市)高中学校认真组织开展了2020年“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全市累计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诚信签名等各类活动765场次,参加学生61020人次,活动的开展有力培育了学生诚信品质,构建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秋季学期,印发《关于开展宣城市2020年高中阶段学校“资助政策  助我成才”征文活动的通知》(教民生函〔2020〕1号),在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开展资助征文活动,大力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政策帮助下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培育学生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和社会责任感,激励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6.项目效益

(18)社会效益。我市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爱心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关心。全市上下形成了关爱贫困学子“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良性互动氛围,积极筹措非财政性资金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扩大资助覆盖面。市属高中学校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发挥学校的社会效应,通过校友、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募集爱心资助,设有中国科大讯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博士“讯飞奖励基金”、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先生“慈母刘可贞奖学金”、 著名美国华人侨领、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会长管必红先生“管必红奖学金”、“1989届校友助学金”、“1985届校友奖助学金”、“兴泽助学金”和“广东省安徽宣城商会助学金”等16项社会奖助学金,全力保证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安心上学。

(19)可持续影响。市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教育民生工程专项经费,纳入年初预算,满足工作开展需要。为扎实开展教育助学脱贫工作,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市将教育助学脱贫与中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接,印发了《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实施方案>的通知》(宣发〔2015〕20号),在全市所有高中阶段学校率先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全部优先享受最高标准助学金,所需资金由本地政府出资。为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我市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宣政〔2015〕55号),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对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含高职院校附设中职班)就读的全日制学生全部实行免学费,所需资金由地方政府出资。为推进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各项民生工程年度目标任务,我市认真落实、制定了《宣城市2020年民生工程工作考核办法》及《宣城市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教民生〔2017〕51号)等文件,推动工作开展。

(20)社会满意率。2020年,我市民生工程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在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赞誉。通过开展学生资助“百千万”走访、资助政策“两节课”、教育民生工程集中“宣传周”等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持续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群众知晓度和满意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