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67K/200804-00002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08-04-12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67K/200804-00002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08-04-12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8-04-12 16:27 来源: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10日在宣城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按次会议上

市长 高登榜

2007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337亿元,增长14%左右;财政总收入3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亿元,分别增长36.6%和3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增长4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增长17%左右。一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户,总数达到696户,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长32%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2,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新创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品牌工程成效显著,新创“中国名牌”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安徽名牌11个。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完成工业投资140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110亿元,分别增长42%和45.7%。有45个项目列入省“861”计划,165个项目列入省“百千工程”和技术创新项目。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6%,粮食总产135.7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考核任务。水稻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种优质率超过85%。养殖业发展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呈现高起点、规模化、规范化。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推进年活动,28个农业标准作为省地方标准发布,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单位64家;新创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累计达61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达16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74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达到32家。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三产增加值增长14%。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增长41%。与长三角和省内旅游城市的区域协作交流继续深化。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泾县桃花潭、水西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创建4A级景区通过省旅游局验收,太极洞、青龙湾和恩龙世界木屋村等景区配套设施得到完善。新创8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和4个省级最佳旅游乡镇,新增省级“农家乐”示范点15个,农家乐示范点总数达到380个。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扫尾步伐加快,飞彩、古泉重组后续服务工作得到加强,一些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继续强化。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途径,稳步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公务员登记工作平稳推进。圆满完成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加快。宣广高速南环段改建工程全面完工,宣南铜高速建设扎实推进,扬绩高速绩溪至黄山段、芜雁高速开工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宁宣杭高速宣城至宁国段、扬绩高速宁国至绩溪段和溧阳至广德段、芜申运河水阳江段航道整治和海棠湾港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322省道宣水段等一批路网改造工程相继竣工。新建“村村通”公路1000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路行政村100个。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分别增长16%和15%。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省市22项民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投入3.5亿元,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80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100人,全部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落实产学研合作项目34项,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省级各类科技项目11项、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7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高新技术产品24项。中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教育六项工程顺利完成,义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高中阶段普职教育更趋协调,毛入学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指标。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启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宣城职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动工建设。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法》,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代会议案和代表建议81件,政协委员提案88件。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强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审批流程,累计受理业务40万件,办结39.2万件,办结率98%。

2008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经济工作三条指导方针不动摇,进一步突出“4+2”工作重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速工业化、城市化、“三农”现代化进程,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近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2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2.5%和1%。

全力推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重点项目与招商引资两手抓,继续强力推进“四项促进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高效节能电机、新型电磁离合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节能与环保等领域有新的突破。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业项目的整合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进一步加快符合宣城实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继续推进“552强龙工程”、“再创农产品加工百亿工程”,以畜禽、竹业、粮油深加工等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家禽和竹产业集群。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整合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加大力度,加大投入,修订完善敬亭山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敬亭山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理顺敬亭山风景区管理体制及管理权属问题。启动鳄鱼湖景区(暂定名)核心区建设。全力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完善特色购物、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标识等配套设施。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加强精品线路设计,促进城乡旅游联动发展。

(四)强化城乡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宣南铜高速、扬绩高速绩溪至黄山段、芜雁高速建设,力争宁宣杭高速宣城至宁国段、芜申运河水阳江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扎实推进扬绩高速宁国至绩溪段和溧阳至广德段前期工作,开工建设205国道蔡家桥至谭家桥段改造等一批路网项目。继续实施“村村通”和通乡油路工程,改造农村公路800公里,新增80个通水泥(油)路行政村。确保500千伏宁国开关站工程竣工运营,加快220千伏南漪湖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建设。

(五)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巩固企业改革成果,逐步解决企业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加快企业重组步伐。积极构建国资监管、国资运营和企业经营体系,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落实各项促进政策,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大力启动民间投资,广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筹建宣城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和改革途径,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教育、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档案管理和征地制度等改革,实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六)切实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宣城电厂一期脱硫、宣城司尔特示范园等循环经济项目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建设,力争启动日产2500吨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配套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水泥、原材料、耐磨材料等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降耗。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依法关闭小冶炼、小水泥。大力推广农业资源和城市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严格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对化工、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

努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第一,认真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援助政策措施,重点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再就业。加强“组织起来就业”工作,组织实施好“创业扶持工程”,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探索建立困难群体动态就业援助机制。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以“签约参保”为抓手,加强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市区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和“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启动“十一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普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整治规范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

第三,努力营造和谐与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内容、提高标准、完善措施,提升民生工作整体水平。在继续抓好去年省市22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省新增6项民生工程,并实施好我市新增的农村五保户应保尽保、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儿童免费计划免疫、残疾人“千元就业”、农村独(双)女贫困家庭帮扶和建立司法救助制度6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支农强农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民负担监管,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