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五年规划纲要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67K/200103-00001 组配分类: 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文号:
发布日期: 2001-03-16
索引号: 11341700003244967K/200103-00001
组配分类: 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文号:
发布日期: 2001-03-16
宣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发布时间:2001-03-16 15:23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城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宣城人民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皖东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过上了小康生活。

新世纪伊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新成立的宣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将进入新的重要时期。2001年到2005年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是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是根据中央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编制的,旨在总结已经取得的成就,分析未来发展的环境和趋势,阐明新阶段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重大任务,提出宏观调控的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同时,对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轮廓性构想。《纲要(草案)》是未来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九五”发展回顾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全市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战胜了特大自然灾害,克服了重重困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了中央确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初步预测,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9亿元,比历史最高水平995年增长48%,“九五”年递增长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6625元,折合约800美元;财政收入达10.42亿元,比历史最高水平995年增长48.2%,“九五”年递增8.5%;进出口总额450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递增7%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素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发生明显著变化,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八五”末的27.143.829.1高速为“九五”末的29.942.336.8,“二、三、一”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高速优化,养殖业、林业比重不断提高;机电、轻纺、商贸流通等行业发展较好,产业优势逐步显现,一批骨干企业集团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城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省辖宣城市设立,宁国实现“撤县建市”,200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预计可达28%左右。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农村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力度较大,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抓大放小,减员增效等取得了积极进展,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面达95%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造,红星、飞彩股票成功上市,240余户国有中小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6户大历史上型企业实施债转股;财政、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开,逐步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住房、医疗制度等改革平稳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展开。

——重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998年以来,我市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争取国债和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促使一批重点工程开工。“九五”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50亿元,是“八五”投资总量的3.6倍,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0多亿元,是“八五”总量的近6倍。交通、水利、邮电通信、市政、城乡电网、防洪等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7万多户,青弋江东干渠北分干渠、宣广高速公路、宣州城市防洪墙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港口湾水库、南漪湖周边移民建镇、芜宣高速公路、宣州城市道路路网、公路“131”工程、宣州宾馆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之中;工业技术改造成效显著,五年累计实施1000万以上的技改项目100多个,完成投资60多亿元,飞彩农用车技改、中鼎工业园综合扩建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成投科;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县市城旧城改造成效明显,新区开发也已启动;小城镇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信息化建设开始起步,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取得积极进展。

——“外向带动”战略扎实实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对外开放领导和规模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兴办“三资”企业65家,实际利用外资约3500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五年累计约2.5亿美元,自营出口企业发展到63家。区域经济协作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内引外联,引进国内资金6亿多元。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引进外资取得初步成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3个县市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市)行列,科技进步对外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教育“两基”目标在全省率先提前2年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开,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高等教育开始起步,全市青壮年文盲率由“八五”末的3%下降至1.2%;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7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276万人以内;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八五”末的4061元增加到5150元,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八五”末的1588元增加到2300元,年增长7.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且素质不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抗灾能力较弱,基础地位尚不稳固;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够;城镇化水平低,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人才匮乏。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二、“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在迈向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市既要应对沿海发达地区的有力竞争,又将面临国际强手下的战略性挤压;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我市自然资源等传统优势逐步弱化,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遇到人才、技术等要素短缺的制约;新一轮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工业企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内需方针的继续实施为拓展市场提供了空间;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我们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经过20年的改革和建设,我们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更加解放,加快发展的意识大为增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拥有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条件。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和基本纲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好地弘扬“三自三争”的宣城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和城镇化,着力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进发展,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把宣城市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市场体制较为完善、开放优势比较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社会文明进步、初具中等城市规模的新兴工贸旅游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在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工业化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在城镇化潜能积聚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基本形成宣城市中等城市框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经济国际化,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加快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经济总量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46:39左右。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亿美元(不含埠外投资),年递增2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不低于投资总额的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

人民生活目标:

——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年均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左右,年均增长6%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化目标:

——城镇化率达到35%左右。

——宣城市建成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新兴工贸旅游城市,2005年市区人口达到22—25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逐步完善,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目标: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50%左右。

——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城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层次逐步提高,高等教育有一定发展。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人口总量控制在284万以内。

——森林覆盖率达50%左右,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6—8平方米。

2010年远景目标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市化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过上宽裕型小康生活。

 

三、“十五”时期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根据“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实现“十五”奋斗目标的要求,必须坚持实施牵动全局的六大战略。即,大力实施工业化战略。工业是立市之本,加快工业化进程,是新世纪我市发展战略的首选。加快工业化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结构高速中扩张工业规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支撑和拉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以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为目的,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推进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水平低,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十五”期间必须紧紧抓住建设省辖市的历史机遇,以宣城市区和重点城镇建设为重点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的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继续实施开放兴市战略。树立大开放观念,实施全方位、多元化、宽领域对外开放,卓有成效地利用外资、扩大出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把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

    1、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机械制造业。选择主业突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技术装备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龙头企业为支撑,加速行业重组,发展专业化协作配套,重点发展农用运输机械、农机具、农副产品加工设备和以汽车零配件为主的机械基础件。

——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瞄准国内东部市场和国际市场依托本市农产品资源,培育和壮大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名牌特色产品,走初级加工业区化、精深加工集约化、贸工农联合一体化的发展道路。重点发展以畜禽水产品、经济林果、特色蔬菜为主要绿色食品加工、包装业,以丝、麻、棉等天然织物为原料的纺织业,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发竹、木、草资源,发展工艺品、宣纸、书画纸、竹木制品等。

——轻工、建材、冶化、医药等传统产业。“十五”期间都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改造力度,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通过市场细分,选择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塑料包装材料、专用复合肥、耐磨材料、中药材和医药包装材料等产品进行重点改造,逐步培育成精品和名牌产品;主要行业的关键技术要引进吸收与自主开发并重,突出抓好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重点推进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

——立足现有基础,瞄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方向,按照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要求,有选择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环保四大类产品,积极争取我市中小高科技企业上市。

2、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

加快企业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政府要积极推荐有条件的企业按上市公司要求改制上市。国有小型企业,要借助外资、私营、个体资本,最大限度地退出国有资本,形成个人独资或合伙民营企业。集体小企业要以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相结合,使集体产权落实到个人。

加快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引导民间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坚持“鼓励、支持引导、管理、监督”并举的原则,切实把私营个体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优质服务体系。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积极扶持一批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私营个体企业,实行必要的政策倾斜,促进其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向城镇经济园区集中。

3、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加速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我市具有规模、产品、技术优势的企业集团或引进国内外大企业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鼓励引导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对产品相近,规模小而分散的企业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实现规模和效益升级。继续坚持“小企业、大战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数,加快建立产权交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尖、新”方向发展。经过五年努力,初步形成以若干优势企业为骨干,灵活创新小企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结构体系。

(二)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兴农和市场开拓为重点发挥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

1、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注重效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快农产品品种结构的高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继续压缩滞销品种,加大对“品种工程”的支持力度,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继续组织实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五”期间建成稳定的优质稻、优质油、优质经济作生产基地。第二,加快发展畜禽、水产业,继续组织实施好“畜牧业、渔业”两大致富工程。根据我市实际主攻草食畜禽和特种水产养殖。以中部丘陵地带为重点建设和改良草场,开发草地牧业,发展奶牛、羊、鸭鹅和肉鸡基地,形成富有皖东南地域特色的畜牧产业带。加强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尽快把畜牧业培育成为大产业;以南漪湖和金宝圩地区为重点,兼顾池、塘、库精养,大力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到45%。第三,大力组织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工程,加快我市南部山区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基地建设,大力提高林业用地综合效益,促进山区农民致富。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抓住基地、龙头企业、市场开拓三大关键,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市场的建设,积极推广上网、直销、代理、连锁、配送等新的营销方式。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组织,各级政府要有效组织和引导农民开拓销售市场,拓宽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

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加快建立和完善三个体系,即: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高效率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降耗增效技术、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切实抓好生态农业示范区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建设。生态示范区以实施坡改梯、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城郊和重要公路沿线布局建设一批农业示范园,使之成为新技术示范中心、新品种繁育供应中心、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4、实施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工程

乡镇企业发展,一要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着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贮藏、运销为主的企业承,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企业。二要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企业兼并、联合、改组,使存量资产加快向优势行业、企业流动。三要增强品牌意识,努力培育名牌、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在开拓市场中的积极效应。四要引导乡镇企业向中小城镇集中,鼓励新办企业和边远地区乡镇企业进入工业小区、私营经济园区,集中布局、边牌发展。以此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三) 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扩张,使之成为我市“十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地增长点。

1、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出发展旅游业。把握我省“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培育热线、构筑网络的总体开发原则,加快推出我市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以宣城—中国扬子鳄城景区开发为龙头,建成广德太极洞——宣城扬子鳄湖、敬亭山、南漪湖—泾县纸文化—绩溪、旌德徽文化—宁国青龙湖(港口湾水库)和板桥自然保护区等知名景点相连结,集“行、住、吃、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旅游快速通道和重点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参与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开发和经营,推动旅游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社区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类保险机构,争取证券营业部升格为分公司;积极组建宣城市城市合作银行不断提高全市农村信用联社的服务水平,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发展个人信贷业务,推动信用增长。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十五”期间要继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提租和出售公有住房步伐,开放住房二、三级市场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方便群众生活,在中心城市和县市城关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社区服务配套的标准化住宅小区。积极开拓中介服务业,加快建立和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师事务所、法律等中介服务组织,推动信息咨询、广告、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兴起。

2、 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落后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发行以大商贸、大市场建设为突破口,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业。以建设区域性商品流通集散中心为目标,加快建立完善、开放、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国有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企业服务份制改造,组建一批商贸集团。突出抓好宣城市区九洲商城、农副产品批发、亚夏汽车商城三个大型市场建设和人才、劳动力、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建设。大力促进商业业态创新,重点推进连锁、配送、代理、仓储式商场等,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以多式联运为发展方向,逐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

(四) 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

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和抓手。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突出区域中心城市——宣城市区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城市面貌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明显改观。初步形成以宣城市区为中心,县市所在地首位镇为骨干,重点城镇为基础,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区域城镇体系。

1、加快宣城市区建设,构筑中等城市基本框架

以加快形成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在加快老城改造的同时,重点突新区开发,进一步拓展城市范围和空间,抓好“四区二路”的建设。

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五”期间以二环路为主轴拓展,建设飞彩工业园、民营经济园、新新技术产业园。尽快完成开发区“七通一平”建设,构筑开发区基础设施框架,开发区建成面积达到达3.5平方公里左右。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大到7.25平方公里。

九洲商贸区:以九洲市场为中心向东南延伸,依托九洲、宣州、建材三大市场建设九洲商城,与双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机配件市场孙埠木材市场和水东蜜枣市场等连点成线,接线成网,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市场群体,拓展露商贸区的面积。

扬子鳄湖景区、敬亭山风景名胜区:突出扬子鳄城景区建设,坚持规划和基础设施先行,分步实施湖区、重要景区和附属设施建设,力争5年内呈现雏形。加快敬亭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恢复建设一批名胜古迹和精品景点,尽快形成旅游热点。

昭亭路、二环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拓展昭亭北路,打通昭亭南路至二环线,加快昭亭西北区建设开发,逐步把昭亭路建成城市主轴线和重要的园林景观大道;加快二环路的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2、加快城市基础和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重点抓好市区路网的改造工程,加快宛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和城东联圩除险加固,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建设垃圾处理厂、西郊水厂;加快城市水、电、气、电信等管网的配套改造和扩建;加快建设宣城剧院,改造扩建宣城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辞行建宣城市综合体育馆、宣城市广播电视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科技馆;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精心设计、积极筹建城市中心广场、标志性雕塑,提高城市品位。

认真贯彻实施〈城市规划法〉,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贯彻“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机制法制化,管理手下续现代化,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高效率运营。

3、 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完善城镇体系

按照“突出县市城,抓好重点镇,带动小城镇”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抓好三个层次:一是加快宁国、广德两价目小城市建设。把宁国市建成以工业、科研开发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城市;加快广德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使城镇人口占全县人口比例达到405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绩溪、泾县、郎溪、旌德四个县级首位镇。努力扩大城镇规模,培育特色产业。三是择优培育和发展一批重点城镇。根据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影响范围等发展条件,有重点地培育一批中心镇,规划建设若干个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城镇带。同时,根据宣城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乡镇撤并和行政村兼并。

(五)继续实施“开放兴市”战略

“十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必须主要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以国际市场需求带动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外来投资激活存量资产,以引入国际规划带动我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开放促进改革、发展。

1、在重点开放区域上突破

充分发挥宣州、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软环境建设,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优化配套措施,完善服务功能,营造新型的、开放的体制政策环境。大力组织专项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进区投资兴业,引导市区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中,引导新兴产业向开发区集中,引导大型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及外资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使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发展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具有一定产业、技术优势的新兴工业园。“十五”末,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亿元,财政收入0.5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依托中鼎、双津等骨干企业构筑高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等高技术企业和产品,尽快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和创业服务中心。

2、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扩大宣城知名度。卓有成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努力吸引外资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农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间接利用外资力度,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策贷款,探索采用BOT、项目融资、股权投资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筹集外资;大力开拓“会展”经济加快与国内外缔结友好城市步伐。大力振兴出口,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着力培育机电、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造纸等出口创汇龙头行业。鼓励市区企业以“团队”形式,到新兴市场国家建立贸易中心、批发和零售商店,设立贸易代表机构。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建立贴近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基地,实现跨国经营。坚持“内外结合”, 扩大对内开放。充分发挥芜湖大桥通车和芜宣高速公路建成后给我市带来的交通便利条件,以区位筑优势,以市场换技术,以资源引资本,实现与东部地区的生产分工对接,市场供需对接。加强与江浙沪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经济交流与横向联合,努力使宣城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3、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努力开拓西部市场。根据西部地区建设需要,积极组织施工队伍到西部承接工程,积极组织机电、轻纺、粮食、茶叶、丝绸等产品打入西部市场,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到西部地区条工、经商、承包土地;加强与西部地区产业联合,鼓励企业在西部投资努力做好对口支援和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工作。

(六)继续实施“科教强市”战略

科教强市的核心任务是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以科技进和创新为先导,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十五”期末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05左右。

“十五”期间,重点组织开发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开展产学研联合,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努力创新,逐步增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逐步增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体制,积极培育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完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推广运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实施农业科技牵扯动性项目、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商品化和产业化项目。以宣城农科所和广德农科研为主,建立农业、林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一体化的研究机构。

2、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十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调整部门教育,发展高等教育,鼓励民办教育。全市幼儿入园率达80%,“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市县所在地首位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制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各类职业学校要努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继续进行教育结构调整,提高办学规模和水平。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加快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步伐,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以农业科技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办教育,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七)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以防洪保安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强抗灾能力。加快骨干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水阳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港口湾水库工程,并使之充分发挥效益;争取开工建设水阳江中游南漪湖综合治理和下游水阳江镇开卡工程。筹建牛岭水库;加强城市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使宣城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抓好万亩以上大圩、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善灌区配套工程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十五”期间基本实现国、省省公路和各县、城市之间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农村90%以上的行政村晴雨通公路。加快芜宣高速公路、318国道广祠段、河塘线、芜宣铁路复线、水阳江航道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并积极争取立项建设宜黄一级公路、望十线高速公路。

——建设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供应系统。按照“适度超前、保证安全、注重效益”的原则,重点加强电网建设,突出抓好220KV莲塘—广德线路,积极争取建设550KV宣城变电所,形成以宣城变为中心辐射的供电格局,提高供电能力、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继续加强农网改造,加快实施城网改造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和新能源发电。

——建设高效适用的信息服务系统。加快全市广播电视城区网的改造和光缆建设,建设完善公共信息传输网、用户光纤接入网、移动通信电话网、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及会议电话网、电子邮政网、电子汇兑网,构建现代信息网络。逐步完成市县(区)及乡镇政府上网工程。加快“中国˙宣城”政府网站建设,使之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上网规模,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2、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深入持久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调近代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重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有序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护耕地。完善对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加大土地综合开发整治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引导矿业开发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发展气象事业,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和气象信息社会化工程。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加快宣城、宁国、泾县、绩溪国家级生态县市和广德县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的建设;在水阳江、青弋江、新安江、华阳河、郎川河、桐纳河上游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坚持投资、立项、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使全市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八)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1、努力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五”期间要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动质量不断发送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

切实抓好就业工作。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集体、私营、个体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职业培训,实行以学代工,分享就业机会。建立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引导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继续实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企业领导人和科技骨干继续推行年薪制和期股、期权试点。

根据财力可能,加大社会救济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各界人士捐助建设社会福利设施。

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做好我市深山区、革命老区、库区移民易旱易涝等易返贫地区的扶贫工作,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发送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2、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全面发展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十五”期间,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全市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为目标,稳步推进“三项改革”。根据区域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将宣城二院建成全市卫生医疗、预防保健身、人才培训的中心。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并创造条件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不断提高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水平。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动青少年体育、农民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培育和选拔国家和省级优秀体育人才。

积极推进社区建设。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十五”末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5%,必须确保宣城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进一步提高地方广播、电视制作水平和质量,各县市(区)要确保宣城市广播、电视播出时间。

(九)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全市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激发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求发展的斗志和热情。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水平。紧随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实施精品工程,继续办好《宣州之声》。抓好与中等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发展大众文化娱乐设施与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继续保持创建文明城市在全省的先进水平,确保2—3个县市的文明创建工作在全省前列。全面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树文明新风,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每个县市区都要树立若干个村镇示范点,跻身全省先进行列。扎实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十五”末,全市“五好”行业要达到50%以上。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城乡共建等活动的局面。

——加强国防建设。认真贯彻《国防法》,普及国防科学知识,增强全市人民国防意识,关心支持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快重点国防工程项目建设和人防工程建设。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

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加快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公正司法。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完善宣传教育、预防、治安和惩治相结合的有效社会安全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社会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完成第四个五年普法计划规划的任务,制订和实施新阶段的普法计划,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重要法律、法规的普及,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形成全体公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四、实施“十五”计划的主要措施

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和任务,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要努力改进政府工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优化发展互不干涉,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大力培育适用人才,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 坚持党的领导,改进政府工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良好社会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工作,是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任务的前提。规范和完善政府的决策、实施、反馈和考核等程序,建立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清理和简化审批程序,基本完成政府主要职能由审批制向核准备案制的过渡;使政府从市场直接参与者的地位退出来,调控范围从微观层面退出来,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能领域退出来。要把政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制和错案追究制,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物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党委会的监督。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完善参政议政制度重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勤政、廉洁、高效的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把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全市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通过改革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建立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机制,因地制宜地适度扩大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规模,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二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多渠道征收社会保障资金、增强社会保险基金调剂能力。加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三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加大财政支出改革力度。完善分税制和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调动各级理财的积极性,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扩充地方税源。四要着力构建设施良好的公共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创新的科技和人才环境、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依法行政的服务环境。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投资支撑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政府投资机制,采取贴息、控股、参股等方式对重要领域和行业给予必要支持。进一步健全投资风险约束机制,逐步形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宏观调控,强化监督管理,健全中介体系”的新型投融资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工程监理和项目合同管理制。

2、支持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支持金融改革和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加强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支持国有独资银行的综合改革,积极引入外资银行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深化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主力军的作用。经济创建金融安全区,整顿社会信用,引导金融机构扩充信贷资源,增加信贷投入。规范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资金运行质量,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3、推进多元化筹资,加快重点建设。放开投资领域,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使民间投资成为竞争性行业投入的主体。继续抓好公益项目建设,优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要进一步加大在建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力度,使之尽快发挥作用。严格实施目标管理,落实领导责任,建立重大项目稽查制度。

(四)开发人力资源,构建人才支撑

强化人力资本的开发,扩大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紧密结合。制定落实积极的人才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奖励政策,对经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给予重奖,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和实施特殊政策创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有用人才通过调动、剪纸、合作、技术(智力)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多种方式参与我市建设。壮大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公务员三支队伍,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科技人才,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企业家人才,为实现“十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建立“十五”计划实施保障机制

  本《纲要(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各级政府要履行规划实施责任,把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作为确定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因地制宜地细化规划要求,并在编制和实施年度计划时加以具体落实。对一些跨地区、跨行业、关系到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做好衔接协调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对所负责的领域和应承办的任务,要制定针对性强的专题规划或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市发展计划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各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协商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向市政府报告。

  本规划实施期间,当遇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它不可预见的义素,使经济运行偏离规划目标时,市政府应责成市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组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