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市场监管局> 政策法规>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700MB1915595L/202307-00187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宣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城市知识产权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名称: 宣城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04
索引号: 11341700MB1915595L/202307-00187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宣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城市知识产权局)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名称: 宣城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
文号:
发布日期: 2023-07-04
宣城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3-07-04 16:58 来源:宣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城市知识产权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根据《安徽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建设制度完善、保护严格、运行高效、服务便捷、文化自觉、开放共赢的知识产权强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城提供坚实保障。

(二)发展目标。2025年,创新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更加高效,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申请PCT国际专利达160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50000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金额达80亿元。

2035年,我市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型知识产权强基本建成。

二、建设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新高地

(三)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系。实施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工程,加强审判基础、体制机制和智慧法院建设。提高司法裁判的市场引导作用。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方式改革,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管辖布局。全面深化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区域集中管辖审理,整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加强知识产权法官的专业化培养、职业化选拔和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力度,实行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高案件审判质效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加强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及长三角地区其他知识产权法庭的交流与协作。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支持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切实保障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完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规范刑罚适用。严格维护法律尊严,依法从严从快批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依法处置侵权商品,有效发挥刑罚惩治和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推进情报信息支撑体系建设,探索信息化时代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工作模式。加强检察机关监督机制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检察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建立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调解、仲裁、公证、第三方存证等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

(四)健全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探索市县一体推进行政裁决工作模式,全面推进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完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发挥行政裁决制度作用,加大行政裁决执行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大力提升行政执法和行政裁决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完善行政保护技术调查官制度。建立我市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检验鉴定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鉴定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深化诉调对接机制,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以及特殊标志、官方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等方面的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推进青少年版权保护工作,提升每百万人作品登记量,严厉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争创省级、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加大商贸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关注市场和规范化市场建设。健全完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保护协作机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健全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依法公开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监管相关平台。

(五)健全统一领导、衔接顺畅、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格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政府履职尽责、执法部门严格监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市场主体规范管理、行业组织自律自治、社会公众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跨区域行政执法机制、快速维权机制,推动地区间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等机构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健全快速高效的协同保护机制。培育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公证机构,鼓励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建立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网络。健全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纠纷调解组织,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受理处理、诉讼调解对接、调解仲裁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仲裁对接等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专利纠纷调解机制。推进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制定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的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发布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依法依规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惩戒。推进知识产权信用修复制度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信用信息共享。引导电商平台、专业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落实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三、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

(六)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高质量创造机制。完善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质量评价政策协同联动,引导创新资源向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倾斜。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建设战略,围绕我市“2+3+4”特色产业链和传统产业链,培育专利密集、品牌价值高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重点做好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充分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深化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促进高价值版权等创造。发挥版权免费登记制度优势,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遗产,鼓励文化艺术作品创新,促进文化与技术相结合,提升高影响力版权创造能力,推进核心版权产业发展。发挥域内丰富的农业林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林技术交流合作,推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

(七)健全运行高效,价值充分显现的运用机制。挖掘专利密集型产业资源,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调查研究。完善专利导航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专利导航成果在创新发展决策、产业科学布局、技术要素聚集、资源高效配置、产业竞争优势增强、现实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健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防范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风险。按照上级部署,完善国有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扩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鼓励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联合建立集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加强驰名商标保护力度,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作用,大力培育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商标品牌。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加强地理标志运用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

(八)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关注服务业发展,提升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水平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交易、转化、托管、投融资等增值服务实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区域性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培育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和风险防范机制,鼓励银行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范围。

四、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九)加强便捷高效、覆盖全面、合理规范的服务供给。完善和更新知识产权服务事项清单。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探索建立宣城市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库,实现与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信息的共享融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手段,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率。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社会满意度。

(十)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织密我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深入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政务服务,推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作品登记、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等政务服务“一窗受理”和“一站式”服务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建设专题数据库,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以便民利民为目标,以拓展服务渠道为抓手,提供满足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宣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培育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市场竞争力。加强专业便捷的知识产权公共咨询服务,健全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

(十一)建立主体丰富、数据完善、便民高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加强与国家、省知识产权数据对接,完善知识产权数据分析,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数据共享,打通知识产权数据信息孤岛。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建设,引导各类产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等建设差异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与本地产业、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向社会公众和创新创业主体提供高质量特色化服务。规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动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推进长三角“一地六县”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合作交流,促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

五、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氛围

(十二)积极传播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培养公民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侵权假冒行为。倡导创新文化,弘扬诚信理念和契约精神,大力宣传锐意创新和诚信经营的典型企业,引导企业自觉履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责任。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宣传,培养新时代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营造人人关心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三)构建内容丰富、灵活多样、形式新颖的知识产权文化宣传载体。拓展社交媒体、短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建设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平台。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利用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定期发布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提高全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

(十四)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务实、活力迸发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结合全面建设更高水平人才强市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规划布局,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重点引进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代理、运营、维权服务等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引导政府部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加大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训力度。依托市县党校干部培训,开设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培养党政干部知识产权战略思维,丰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知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能力。依托职院和职业高中培养企业一线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依托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建立多层次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加快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实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

六、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协作机制

(十五)建立高效协同管理体系。按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亲自统筹、亲自主抓”要求,完善市县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健全高效的行政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发挥知识产权强市(县)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加快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合理、协同一致、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格局。建立行政司法机构定期交流、案件协查、专题研判、企业援助、政策会商等工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行政司法协同管理体系。

(十六) 推进知识产权区域协同合作。依托“两圈多廊带”的深度融合,充分激活创新主体积极性,整合区域内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资源,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推动技术协同创新和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探索建设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库,加强知识产权资源开放交流共享,推动区域内外知识产权要素自由流动。深化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构建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机制,促进长三角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优势,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

七、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贯彻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强化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统筹部署相关任务,建立联动协调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十八)加强政策保障。完善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支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按照有关规定,对在知识产权强建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十九)加强考核评估。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意见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年度监测和定期评估,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组织开展督促检查。研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评价和保护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将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知识产权相关指标纳入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及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确保意见各项任务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