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旌德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恒心、慧心、真心念好人才“引、用、留”三字诀,为强国之路奠定人才之基。 念好“引”字诀,以“三顾茅庐”的恒心,引才归巢。坚定实施“人才兴县”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引进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重点的事业,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中汇才聚才。高站位“谋”。将人才工作纳入“书记项目”,联动各镇党委、相关成员单位党组(党委)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人才工作组。落实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和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县级领导常态化联系包保、走访慰问69名专家人才,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现实问题。精准化“招”。建立“1+N”闭环式人才工作机制,分领域制定专项人才政策细则,出台《旌德县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等6个文件,提升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精准度。先后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宣十条”政策协调会和人才发展指标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人才引进、人才政策制定等重大事项,量化细化年度人才引进工作任务。联动式“引”。严格执行《人才工作考核细则》,引导人社、财政、农水、卫健等部门发挥领域专长,向人才工作聚焦聚力,履职尽责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深入实施“旌英计划”,促进产才融合,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人、技能人才2016人。聚焦经济、金融等急需紧缺专业,公开招考引进党政人才。围绕“1+2”特色产业,常态化开展“2+N”招聘会,为78家企业输送人才1985人。 念好“用”字诀,以“伯乐相马”的慧心,因才施用。全方位把握人才的技能特长、综合能力及个性特长,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精准识才用才。因材施教“育”。创新“政聘企用”人才培育新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遴选驻企专员推动人才资源向经济一线倾斜。招引博士专家服务团入企,成功培养30余位入选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产业人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探索设置“村医特岗”,实施农村订单医学生、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引育人才13人。搭建平台“聚”。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拟定《旌德县“才汇宣城 共创未来”高校行方案》,对接联系高校57所,开展人才招引活动112场,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3个。推动县内重点企业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31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促成产学研合作30余项。靶向匹配“用”。厚植农村实用人才沃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用好科技特派员,以中高级职称专家为主体,实现68个村(社区)“科技特派员”全覆盖,遴选109名技术指导员开展包村联户工作,走村入户提供技术咨询、田间现场指导服务6000余人次。 念好“留”字诀,以“周公吐哺”的真心,留才留心。提供“管家式”优质服务,持续在感情、待遇和事业“三个留才”上下功夫,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感情留才。建立人才日常化管理机制,落实县领导慰问专家人才制度,定期与各类人才面对面交流、心连心谈话。健全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结合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常态化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加强优秀人才事迹宣传,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待遇留才。持续保障人才工作经费投入,落实人才配套保障政策,共兑现薪酬补贴、安家补助等各项补贴492万元。积极争取人才项目资金,兑现省“特支计划”创业人才、省引才资助单位、市“敬亭英才”创新团队奖补30万元。强化人才安居服务,建立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住房保障制度,现有人才公寓220间,共安排各类人才入住194人。事业留才。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优先提拔使用。健全完善人才服务链,实行“人才服务打包”一件事办理,在户籍办理、住房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职称评审等方面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让人才在工作及生活上无后顾之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