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是中国山核桃之乡、国家级特色农产品(山核桃)优势区,山核桃产业获得省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示范县。近年来,该市围绕山核桃“特”字做文章,以“小山变大山”改革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组建宁国市山核桃专业社会化服务公司,联合山核桃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社会化服务主体33家,成立安徽省首个林业社会化服务经营者协会,构建形成“公司+行业协会+多环节服务主体”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夯实服务基础,发挥社会化服务纽带作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一、完善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宁国市山核桃产业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市委市政府每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用于山核桃产业振兴,其中300万元用于社会化服务奖补资金,分三个层次进行奖补,对服务面积超过4000亩以上的直接奖补18万元。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为解决服务主体融资难问题,市邮政储蓄银行、农商行、农业银行为服务主体量身定做“山核桃贷”“乡村振兴贷”,用于购置社会化服务机械设备,如飞防无人机、采摘机、加工色选机等,2023年共对22个服务主体发放贷款3274万元,单笔最高达500万元。
三是强化保险兜底。考虑山核桃种植位置的特殊性,服务过程中存在高风险作业,对接保险部门,为服务主体量体定制保险,把采摘作业人员身故理赔从20万提高到100万,把割草、采收等身故保障从10万提高到50万。并根据生产实际,不断优化保险条款。自2022年始对服务主体关键环节野外用工购买保险纳入财政全额补贴,2年累计兑现补贴超过35万元。同时建立风险互助金,在生产全周期发生用工伤亡意外时,第一时间按缴纳金额的10倍赔付;其次,关联商业保险,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套。目前互助资金池累计达30.3万元,其中服务主体自愿缴纳5.3万元,财政配套25万元。
二、延伸服务链条
立足山核桃全产业链生产,推动山核桃社会化服务从产中环节向产后延伸。
一是在生产环节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该市山核桃服务主体整体服务能力较强,拥有高射程喷雾机(烟雾机)13682台、割灌机13817台、山区单轨运输机12条、植保无人机50台、机械采摘机89台、脱脯机208台。2023年,全市山核桃多环节、单环节社会化服务面积合计3万亩。为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还研究制定了山核桃割灌、施肥、飞防、采收、脱脯、加工等生产服务作业规则和服务标准。
二是在加工环节提供山核桃收储加工的增值服务。服务主体联合山核桃企业为农户提供脱脯、冷藏、收储、晾晒和加工等增值服务,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30%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
三是在销售环节提供销售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农户市场销售不畅问题,制定“生产托管+市场销售”个性化服务方案,按照市场保底价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时,按照高于部分的10%进行返还,切实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三、强化联农带农
一是整片集中托管。针对部分农户不愿意管理、山场“碎片化”等情况,结合“小山变大山”改革,探索“村集体+服务主体+农户”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作用,引导动员整组林农自愿参与社会化服务,累计实现38个村民组整组整片生产由服务组织托管,参与林农1167户,涉及面积2.6万余亩。
二是补齐技术短板。围绕山核桃生产和服务关键环节,推广飞防作业、机械采摘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安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积极开展新机具研发技术攻关、应用推广,先后解决病虫害统防统治、林间轨道运输、机械采打、山核桃脱脯、破壳取仁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难题,弥补了山核桃社会化服务机械化短板,降低了服务成本,实现了主体和农户双增收。
三是狠抓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修复提质工程,大力推行禁用除草剂工作,对林间树木实施砍灌等社会化服务,明确禁用除草剂、合理使用低毒农药、科学使用复合肥等管理规范,引导林农禁用除草剂面积超过20万亩,确保了山核桃食品安全,推动了产业的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4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工作成效
一是推动了山核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3年,该市山核桃面积达40余万亩,从事山核桃种植生产农户2.6万户,年产量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22.27亿元,山核桃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00元。
二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建立了集技术服务、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三是实现了服务主体和农户双赢。制定割灌、施肥、飞防、采收、脱脯、加工等“菜单式”全链条社会化服务清单,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经过机械化运作,规模化实施,降低成本约30%左右,按照全程社会化服务计算(割灌、施肥、飞防、采摘、脱脯),每亩可节约成本约350元。
案例点评:近年来,宁国市为解决山核桃无人管的难题,积极探索山核桃社会化服务新路径,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程(割灌、施肥、飞防、采收、脱脯、加工)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保姆式”托管模式,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山核桃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