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作为融入宣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产业”核心支撑,创新“合作”步法打法,全力全速推进长合区建设崛起成势。
一、目前进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长合区总体发展规划。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方案经公开招投标,由安徽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管委会联合省设计院多次赴湖州长合区、中新苏滁高新区等地考察学习。同时,邀请省人民政府参事、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戚常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发展规划宣城负责
人】、湖州规划院高级规划师李宏伟【湖州长合区规划主编】等资深专家召开两轮专家论证会,为总体发展规划问诊把脉、提出建设性意见。两次书面征求市直单位、县市区意见,8次召开座谈会。2月29日,市政府联系秘书长主持召开总体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3月11日、12日,分别在郎溪县、宣州区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4月2日,广德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规划方案。目前规划方案初步编制完成,近期进一步完善后,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
(二)加快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为产业项目储备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整合近期可利用地块11550亩,其中预留1000亩以上地块3块、500亩以上4块、200亩以上8块。利用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契机,新增3.16平方公里规模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土地征收2479亩,土地平整1780亩,园区内部道路、市政管网基本成型。广德片区祠山岗邻里中心一期全部封顶、二期全面开工;宣州片区完成园区内8条道路改造提升;郎溪片区长合大道(一期)计划6月开工建设,定埠港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后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
(三)全力招大引强。推进全市项目资源优先落户长合区,全力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新高地。主动出击招大商。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大招商、招大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与洽谈并成功引进投资101亿元的人本轴承项目,带队赴上海对接洽谈总投资200亿元的泰盛绿色纤维新材料项目。近期在上海、苏州举办长合区招商推介会、投资恳谈会3次。精准开展产业招商。广德片区围绕打造全国领先的钠氢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成功招引投资100亿元的寻钠电池、50亿元的青钠电池项目;宣州片区聚焦打造长三角高端数控机床装备集聚区,举办长三角机床产业发展(宣城)研讨会,成功落户投资30亿元的数控装备产业基地项目,集聚上下游产业链项目20个。2023年以来,长合区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2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百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投资550.6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385.3亿元;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93.9亿元。
(四)优化模式机制。推行“小管委会+大平台公司”运作模式,优化组织架构、编制资源配置,建立“大部制、扁平化”的运行机制。2023年12月25日注册登记长三角(宣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调整为5.33亿元(实缴资本)。公司初期拟招聘8名员工,前期已完成与组织部、人社局、国资委等部门对接,并书面请示市政府,待市政府同意后启动人员招聘。谋划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投资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谋划组建长三角(宣城)产业投资基金。母基金首期实缴1.5亿元,已与广德市、市国控集团商议(广德市出资0.5亿元,市国控出资1亿元),正在通过遴选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不低于3亿元。目前,已与金通资本、徐工蓝海、深创投、中安创谷等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开展洽谈。参与申报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预计申请省级基金8000万元,总规模2亿元。学习借鉴长三角先进园区经验,探索开展工业项目“极简”审批、“超时默认”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容缺受理”,全面提速项目落地时效。如,投资50亿元青钠电池项目,去年2023年9月10日签约、12月12日开工建设,前后仅用3个月。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建设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劲头,开足马力、大干快上,努力把长合区打造成彰显美丽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典范。
一是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地标”。2024年1月1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圆了我市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能级平台之梦。我们将全力打好征地拆迁、招大引强、基础设施、要素保障、体制机制创新五大攻坚战,年内完成征迁4039亩,其中广德片区完成征地2439亩,房屋拆迁280户约7万平方米。通过财政投入、争取专项债、导入专业化基金、引入央企国企参与等方式,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全力打造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超前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地标。
二是奋力打造布局新兴产业“首选地”。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全面掀起“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热潮,力争50亿元、百亿元项目再突破,确保全年招商项目实现“5333”目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其中50亿元、百亿元项目不少于3个,新开工项目不少于30个,新投产项目不少于30个】。既做好1-10产业链的构建,更要做好0-1的原创,大力招引国际视野、国家战略、地方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勇当开路先锋。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钠氢新能源产业示范区、全国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区、长三角高端数控机床装备集聚区、充满活力的临港经济示范区。
三是奋力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用好省委赋予宣城先行先试权,全面等高对接沪苏浙地区一流营商环境,探索开展工业项目“默容简”改革【“超时默认”+“容缺受理”+“极简审批”】,全面提速项目落地时效。制定长合区LOGO形象标志和宣传口号,打造长合区专属IP,不断放大长合区对外“声量”,让长合区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成为响当当的热词。
四是奋力打造跨省产业合作“示范区”。把握长合区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战略主动,加强与上海临港集团、松江经济开发区等协同合作,打造安徽接轨上海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始终坚持“对内抱成团、对外一张牌、全市一盘棋”,联合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打造浙皖新兴产业集聚区,争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
五是奋力打造拼搏奋斗“主力军”。强化“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出彩”的信念,搭建“亮绩赛场”“动态考评”“互比互促”赛马比拼擂台,把项目建设、经济指标、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高质量发展5个方面的工作作为分赛道,开展“亮业绩、赛进度、比作风、拼干劲”大比武活动,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主力军”。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依申请公开
联系人:周巧巧 联系电话:3013289
宣城市苏皖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