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关于印发2008年宣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01-19 00:00 来源: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政务公开考评暂行办法的通知》(皖政办〔2008〕48号)等文件要求,现将《2008年宣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报告如下:

一、工作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宣城市贯彻实施《条例》和落实《安徽省政务公开考评暂行办法》的重要举措,是宣城市政府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公正、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工作,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义务。

2008年5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后,宣城市各行政机关以《条例》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机制建设为载体,以公开政府信息为工作抓手,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体联动,密切配合,狠抓落实,初步形式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促使宣城市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国家、公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建立工作机构

确定市政府办作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推进、监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成立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明确市政府办分管领导为组长,确定法制办、人事局、档案局、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中心,由市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及后期运行维护等。至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我市形成了“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机构负责,有专人承办”的工作局面。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也都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成立或指定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县市区所属委、办、局、街道、乡镇也明确了具体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初步建立起市、县(市、区)、乡(镇、办事处)三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系。

(二)制定工作制度

按照省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方案,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在调研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了《宣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宣政办秘〔2008〕11号),方案明确了编制原则、主体、内容、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市方案的印发,对于推动开展全市信息公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截止目前,宣州区、郎溪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宁国市、广德县七个县市区都已按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科学编制完成本地实施方案。

参照省《政府信息公开编码规范指南》有关原则,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垂直管理、公共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代码;向各单位配发“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集中式系统软件”,从而使我市信息公开网站初步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络布局。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单位可以使用统一软件,按照统一编码规则,分别组织录入信息并上网发布。

为规范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条例》的实施,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宣政〔2008〕73号);为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满足各类公众需求,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对市政府网站“在线咨询”和“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实行通报制度的通知》(宣政办〔2008〕27号);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市政务公开办、监察局、法制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对我市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开展检查测评的通知》(宣监〔2008〕18号);为建立健全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澄清机制,规范做好各级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12月1日市政府办印发《宣城市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宣政办〔2008〕74号);为充分发挥市、县市区档案馆作为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窗口的服务功能,市档案局印发了《关于报送政府公开信息有关文件材料》(宣档发〔2008〕20号);为深入推进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发布的覆盖面,提高信息发布的深度和广度,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宣政办明电〔2008〕76号)。6月底,市政府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对县市区编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

同时,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还制订了信息公开指南、工作制度,提供了指南、目录的样本;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流程,提供了申请受理文书格式样本等。

 (三)推进公开工作

1.认真学习。市政府先后派员参加省政府办公厅等单位举办的《条例》培训和研讨会;市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负责同志积极上网查阅国家、省最新出台的文件资料,分析最新形势、了解最新问题,认真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

2.开展培训。我市共连续举办9期培训班,其中,市政府办于2月22日、3月19日连续举办2期,各县市区政府共举行7期。对全市近600个单位负责同志分别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条例》内容和意义、编制公开指南和目录的有关要求和软件使用方法等。广泛深入的学习培训,为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各地各部门都已落实相关人员负责承办此项工作。

(四)丰富公开形式

1.完善传统信息公开形式。从方便公众出发,采用各种形式公开政府信息。一是发挥新闻媒体、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信息公开功能。通过《宣城日报》、宣城电台、电视台、宣城新闻网等途径,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二是开展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条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等方式向公众讲解国家新政策;三是开辟了市和区(县)档案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四是修改了“宣城市”门户网站和各县市区政府网站,增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并将政府信息公开延伸到街道、乡镇。

2.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网。开通宣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www.xuancheng.gov.cn/xxgkweb/xxgkweb/sxpublic.aspx),设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等共8个栏目,其中“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包括“政府机构”、“人事信息”、“政府规范性文件”、“重大建设项目”、“政府集中采购”等共13个子栏目。全市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共企事业单位也开通了信息公开子网站,搭建起全市政府信息发布统一平台,初步形成目录规范、编码统一、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覆盖面广、易于监测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各单位在本单位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设置了与政府信息公开网的链接。

3.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省政务公开办和省经济信息中心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通知》后,我市已及时对政府信息公开软件平台进行升级,并已经对市政府门户网进行改版,将政府信息公开网各栏目最新更新内容直接嵌入到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初步解决“两张皮”和重复录入问题。

(五)加强监督和评议工作

为督促各政府机关按《条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关于对我市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开展检查测评的通知》,市政务公开办、监察局、法制办对全市近80各单位开展检查测评,检查分为准备、自查、自评整改、网评和重点检查五个阶段,并组织政府信息公开重点检查工作小组,对涉及公众利益点多面广的重点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将此次检查结果纳入政务公开、政风评议和效能建设等考核内容,通过查漏补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

    (六)做好宣传工作

为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影响,使社会公众积极关注和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4月28日,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宣政办秘〔2008〕43号),要求各单位要根据省方案要求,结合部门实际,立即行动起来,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协调本部门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5月6日,市电视台就我市政务公开推进情况,采访了市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并向全市人民进行现场直播。5月10日,我市在“府山广场”集中举办了“推行政务公开 打造阳光政府”大型宣传活动。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唐宗义等领导同志亲自到现场参加宣传活动,并亲自为群众现场解疑答难,把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推向高潮。

在宣传月活动期间,我市有7个县市区、44个市直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共计1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共设立宣传板50多块、咨询台70多个、印发宣传单5万余份、宣传手册及宣传画3千余份,宣城市近万人参与了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咨询2700余人次。

    (七)做好报送等其他工作

根据省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我市积极畅通渠道,及时报送相关信息。一是报送进度表。我市明确了定期报送制度,把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实时报送省有关负责同志,截止目前,我市已经报送2期进度表。二是报送入库代码。为按时在省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我市信息公开目录编制代码,市信息中心有关人员及时电话通知各县市区,并要求于3月3日前报送各地代码,由市统一汇总后,通过电子邮件等渠道报送省有关负责同志。三是报送联系方式。7月25将我市政府公开工作联系方式、工作机构及人员,按照指定的渠道报送省政务公开办。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基本情况

08年,我市各级行政机关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对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和汇编。全年在宣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网址:www.xuancheng.gov.cn/xxgkweb)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9919条,市直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955,占39.9 %,县市区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964条,占60.1%。其中,宣州区1443条,占县市区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8.0%;郎溪县1874条,占10.4%;广德县4795条,占26.6%;宁国市4931条,占27.4%;泾县2017条,占11.2%;绩溪县1253条,占6.9%;旌德县1651条,占9.5 %。       (二)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内容

1.市直单位。全市市直单位按照要求,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栏目设置的规定,发布信息主要集中在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业务公开、规划计划、招投标信息、单位动态信息、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方面。其中,公布政策法规类信息2750条,占市直单位公布信息的23.0%;业务公开类信息1920条,占16.0%;规划计划类信息1756条,占14.6%;招投标信息类信息834条,占6.9%;单位动态信息3450条,占28.8%;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1245,占10.7%。

2.县市区政府。08年各县市区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发布更新信息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信息、政府重点工作、重大建设项目、政府集中采购、应急管理、公告和新闻发布、民生公益等栏目。其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信息类信息1248条,占县市区政府公布信息的6.9%;政府重点工作类信息912条,占5.0%;重大建设项目类信息2320条,占12.9%;政府集中采购类信息598条,占3.3%;;应急管理类信息1680条,占10.3%;公告和新闻发布类信息886条,占4.9%;民生公益类信息4710条,占26.2%;单位动态信息3865条,占22.0%;机构设置类及其它类信息1745条,占8.5%。

3.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我市信息公开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工作人员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位,还存在麻痹松懈思想,对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措施不力。

    二是信息公开质量不高。有些单位信息公开质量不高,把信息公开看着是应付性工作,发布几条信息敷衍了事。

    三是工作机制建设仍不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需要相关人员能准确了解国家、省、市相关的文件、规章制度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市部分单位对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没有严格要求,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至于在梳理信息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应公开的信息没有完全公开。个别单位尚未制订《意见》实施细则,在更新维护、监督约束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四是公开的信息不够全面。统计发现,各单位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在涉及到经济发展和政策规定计划方面,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相关政策及执行情况;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方面,如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优抚救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公共资金使用和监督方面,如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决算及其执行情况,重大建设项目财政资金安排情况公开信息量较少,已公开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单位动态类信息机构设置等方面,客观上造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数据不对称、不全面。

    五是信息更新不够及时。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市部分单位信息发布时间过于集中,大量信息仅在政府信息公开通报的前一阶段进行发布,造成了信息公开不连续、发布信息时效性不强、信息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六是人员培训工作需加强。由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其尚不熟悉,因此在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工作中对有关概念理解不一致,处理程序不够规范。

    七是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各政府机关较重视通过网站公开政府信息,适合社区、农村等群众查阅的公开形式不够丰富。同时,各政府机关向各级档案馆送交政府公开信息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公开方式

1.互联网

宣城市门户网站在显著位置增设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将宣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相关目录和政府网站整合在一起,方便市民及时浏览。

七个县市区政府在各自网站上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各类政府信息。部分政府机关开设了网上办事栏目和其他适合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特色栏目,方便公众申请办理各类事务和获取咨询意见。

2.公共查阅点

指定市档案馆为我市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汇集了70个市级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文、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帮助。区(县)档案馆也设立了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点,为公众提供区(县)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全市政府机关设置公共查阅点总计370个,其中,市级机关70个,区(县)政府300个。

3.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重大政府信息。全年共举行4场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重要信息多项,回答记者提问百余个,主要围绕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和管理、政府自身建设等受社会公众关心和政府关注的问题。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各政府机关按照《规定》开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全市政府机关共设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点402个,其中,市级机关设置受理点60个,县市区政府设置受理点342个。

 (一)依申请情况

今年,我市申请公开情况刚起步,大部分公众还了解申请公开政府的功能,造成很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取得实质性进步,08年仅网上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70余条。在此期间,我市没有收到一起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投诉案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二)依申请制度建设情况

依申请公开将是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按照“谁生成、谁公开、谁答复”的原则,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对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审查、答复等流程进行科学设置,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应建立以下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电话咨询记录制度。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有关政府工作的咨询,应及时回应,并做好记录。如咨询已涉及到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则应提醒咨询者填写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登记表,进入受理、答复程序。

二是建立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信函(包括传真件)登记制度。凡收到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信函,经办人员均应实行登记,符合申请要求的,进入办理程序。

三是建立网上受理制度。经办人员登录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网页,查看并进行登记。能立即作出答复的直接在网上答复,不能立即答复且符合申请要求的,进入办理程序。

四是建立来访申请受理制度。申请人专程来访,能当面答复的应当面答复,不能当面答复的,由申请人填写申请表,申请人确有困难不能填写的,由经办人代为填写,符合申请要求的,进入办理程序。

五是建立申请告知制度。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进入办理程序后,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由部门单位直接答复;不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由相关业务科室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处理意见,报分管领导审批,经单位保密办审核后,根据具体情况填写各类《告知书》作出答复,并按申请人指定的方式向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

六是建立市政府信息中心转办流程。市政府信息中心收到的公开申请,视申请内容转相关部门单位答复,并向申请人及承办单位出具《受理(转办)告知书》,承办单位在答复期限内答复,并将答复内容抄送市政府信息中心。

(三)存在问题

宣传不够。依申请公开对机关来说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市民来说更是一项新的权利,由于宣传不够,大部分市民根本不了解依申请具有意义,造成了虽然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依申请公开仍然停留在口头和书面语言,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制度建设不够。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工作处理流程,甚至连基本的人员配备情况都不能按照要求落实。

政风评议不够。依申请公开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责任落实情况,但很多单位到目前为止,仍没建立机关内部责任追究制度,政风评议不够。

四、2009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充实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开和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逐步编制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加强对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的梳理,探索重大决定草案公开制度,充分征求公众意见,推动科学、民主决策。

(二)规范、优化申请处理流程,增加受理点。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提高申请处理效率,方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建设常用问题问答库。

(三)拓展公开形式。进一步发挥政府公报、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作用。完善市、区(县)档案馆的政府信息公开汇聚和集中查询功能,增加适合社区和农村群众的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加强网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宣城市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政策法规库等,集中发布本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审查和更新维护、考核评估、监督检查评议、培训宣传等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审查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持续、高效地开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坚持集中宣传和深入实际宣传相结合,注重宣传效果。二是进一步以规范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服务人民群众、提高行政效能、转变机关作风为目的,重点宣传国家关于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市推行政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部门及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程序、内容、查询途径及监督保障措施等。三是将在我市更大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力求通过宣传,不断推进我市政务公开各项工作,引导人民有序参与政务活动,监督政府行为。四是力求通过宣传,使我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成为市民群众广泛参政议政,多渠道反应其利益诉求的良好平台。五是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宣传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避免宣传的形式主义,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