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撤地设市2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民政工作 )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撤地设市2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民政工作 )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9日

发布会嘉宾:市民政局副局长陈武

发布会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发布简介: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民...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市民政局设下列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规划财务和政策法规科)

1.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机关文电、会务、安全、保密、综治、信访、政务公开、信息宣传、档案等工作。

2.组织实施普法教育。承担民政行业标准化工作。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3.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民政事业费、行政经费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民政物资、基建、技术改造贷款等计划的落实情况。

4.承担机关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财务管理。负责和指导全市民政计财和统计工作。

5.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及队伍建设等工作。

6.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二)社会救助科

1.拟订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2.承办市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和监管工作。

3.督促指导基层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统计各类数据,加强规范管理。

4.指导六十年代精简老职工管理工作。

5.参与拟订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等部门社会救助相关办法。

(三)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社会工作科)

1.负责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拟订有关政策规定并监督实施。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的建议,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

2.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指导和协调村(居)务公开。

3.按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政策措施,组织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区划地名科)

1.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贯彻实施婚姻、殡葬、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和法规,拟订殡葬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全市殡葬事业单位的建设与管理。指导婚姻登记机关和殡葬服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相关工作。

2.组织和指导全市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相关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指导全市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3.负责指导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工作。指导开展家庭暴力受害人临时庇护救助工作。

4.负责福利机构内孤儿、弃婴涉外送养材料的审核上报工作。

5.拟订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和地名管理有关规定和规划。承办全市乡镇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命名、更名和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上报。负责并指导全市行政区域界限的勘定和管理、联检工作。

6.负责市际和境内县际边界界线管理及争议的调处工作,协助省民政厅省际界线管理工作,推进平安边界建设活动。编制全市行政区划图和县级行政区域界限详图,负责以地名规范、地名设标、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为主要内容的地名公共服务工作。

7.承担市内重要和跨市县界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有关工作。向社会发布标准地名、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公告。

(五)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科

1.承担老年人福利工作,拟订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

2.协调推进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

3.指导养老服务、老年人福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管理工作。

4.指导上海下放居民救济管理工作。

5.指导全市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的管理,负责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和管理。

6.拟订并组织实施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和慈善信托、慈善组织及其活动管理办法。开展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活动,管理和监督慈善资金的使用。指导慈善协会工作。

7.贯彻实施残疾人权益保护政策和法规。指导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相关工作。

 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市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为市民政局直属行政机构,正科级,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全市性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和年度检查。按照权限承担相关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

(二)协助开展省委托的全国、全省性社会组织的监管工作。

(三)指导和监督各县市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

(四)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集中承担有关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与组织协调工作。

(五)协助推进全市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民政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宣城民政工作的广大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全市民政重点工作向记者朋友们做个简要介绍。
  近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以及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第二十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成效,实现我市民政工作创先争优,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市,我局2019年被评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为宣城加快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从困难老人到全体老人,养老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一是养老服务政策蓄势连发。近年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政策,既有《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宣城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宣城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等这样的统揽性、前瞻性政策,又有《关于建立完善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三项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通知》等一批任务落实、工作部署文件;既涉及医养结合、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和养老智慧化等重点改革,又涉及食品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培养、农村老年人关爱等具体举措。政策的不断丰富,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逐步走向完善。

二是养老服务供给提质扩面。养老三级中心建设蹄疾步稳。2018年启动建设养老三级中心以来,我们严格落实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将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纳入新建小区规范性审查范围,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不断优化养老三级中心运营管理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中心运营管理。截至目前,我市建成7个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4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8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全市“养老三级中心”建设覆盖率达84%,一个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正加速形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竞相发展。近年来,我市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53家养老机构,150张床位以上养老机构40家,100%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全市现有养老机构床位数18523张,护理型床位10392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56.1%;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达68097平方米。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加速补齐。针对我市仅经济困难且需要长期照护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26339人的情况,我们加强农村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高龄津贴制度、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以及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帮扶等关爱政策;建立并实施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制度、农村留守老年人联系登记制度和农村特殊老年群体探视走访制度。

三是养老机构建管日趋成熟。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医养结合”工程。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机构100%与医疗机构签约,并开展了标准化医务室建设。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44.8%;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75.84%。加强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人员意外伤害和健康管理,2019年全市投保床位14464张,投保资金54.62万元。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消防整改工程。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对全市90所敬老院实施消防改造,并同步实施食品安全“明厨亮灶”工程。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立协调良好的民政、卫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医疗保健品乱象整治、提升养老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多部门联动发力,进一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安全管理水平。宁国市、广德市、宣州区外请消防维保公司定期维保消防设施,年均投入约100万元;宁国市还创新外请消防安全咨询公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实施远、小、弱、差敬老院撤并专项行动。先后撤并金坝敬老院等6家农村地区敬老院。

四是养老服务路线更加清晰。近年来,我们立足养老服务发展方向,以填补政策上的空白和短板、满足社会需求为着眼点,努力创新工作措施,积极对接新时代养老服务需求。着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全市7个县市区均引入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辖区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宣州区、广德市、宁国市、泾县、绩溪县均在辖区内开通了“952183”便民为老服务热线,配备养老服务队伍,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的形象标识,为老人开展上门居家养老服务。对一些偏远的地区不适合开展上门服务的,我们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2019年全市共发放养老服务补贴资金2623.13万元,惠及20909名老年人。宣城市社会福利中心打造全市首家智慧化养老机构,顺利通过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组织的现场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广德市在长三角率先与上海市签约开展智慧养老建设。着力发展旅居式养老。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区位交通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和谐等优势,积极打造长三角地区养老后花园,建设“养生福地、健康宣城”,宣州区“亲心谷”、绩溪上河国际养老中心、郎溪县老年公寓、绩溪县新安健康产业园、市开发区融创“醉美小镇”等一批旅居式养老项目已建成运营或正加速建设,2017年我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受省政府表扬激励。

第二,从生存维持到生活提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

一是救助标准逐年提高。全市近三年农村低保年均递增6%,城市低保年均递增8.13%,较上一年度,全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递增10.1%,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递增8%。按规定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2019年3月至2020年,全市对低保和特困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共2384万元。

二是兜底脱贫坚强有力。2016年我市已完成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目前,我市农村低保标准平均超扶贫标准65.4%。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定期摸排比对,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对象25600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2%,占有扶贫开发任务县区的农村低保对象55.4%。建档立卡贫困特困供养对象3309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5%。全面落实就业成本核减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细化政策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救助体系更加完善。2016年建立了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目前平台实现了民政、公安、人社、工商、国税、地税、公积金以及建设银行等部门信息对接。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的试行办法。率先在全省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工作情况第三方评估。同时,全市各地均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协调机制,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发展。

四是救助效能大幅提升。2019年10月,宣城市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开通了网上申请办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业务“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简化办理程序,全市各地均建立乡镇级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并将临时救助审批权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对急难型困难对象或家庭可先行救助或直接救助,并在网站公布市、县、乡三级救助电话,加促应救尽救。

第三,从零散无序到规范有序,社会事务管理不断优化

一是儿童福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3月动态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76人。继续健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每年动态保障600余名孤儿。积极帮助孤残儿童申报“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免费为孤残儿童开展手术矫治和康复。完善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四级关爱保护网络,横向到边的合力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全市近万名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

二是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加大殡葬设施建设力度,推行“互联网+殡葬服务”,健全殡葬公共服务体系。2012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惠民殡葬实施办法的通知》,目前宣州区、泾县、宁国市实现了惠民殡葬全覆盖,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惠民殡葬政策。截至目前,已建并投入使用的城乡公益性公墓200余处;在建农村公益性公墓(开工建设中)30处,已立项农村公益性公墓37处。宁国市、绩溪县已实现每个乡镇建有1座以上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目标。宁国市被列入全国首批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地区。

三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走在前列。近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应救尽救,分类施救”为目标,坚持依法救助与关爱救助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完善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管理流程,严格站内管理,加强站外监管,扎实开展各项救助工作和主动救助专项行动,有效保障了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存权益。2019年,预算总投资近2000万元,集流浪乞讨救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反家庭暴力庇护三项救助功能为一体的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新站正式投入使用,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同时通过“互联网+寻亲”方式进一步扩大信息发布面,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着力解决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不全救助对象的寻亲难题。市救助站还成立了“萤火虫”寻亲工作室。三年来全市累计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1万余人次,帮助200余名身份信息不详的滞留人员找到了家人。2019年宣城市救助站在长三角部分城市救助管理机构第二次联席会议上,作为代表向大会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第四,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社区治理经验日益丰富。切实增加投入,宣城市本级对市区城市社区每年投入198万元专项资金。2018年,市福彩公益金投入30万奖补资金,切实发挥了酵母作用。近五年来,各县市区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有效支持各地开展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切实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全市实现基层社区协商理事会全覆盖。创新社区治理,深化居民自治,明确了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全面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探索形成了一批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

二是社区治理人才基础不断夯实。严格依法依规、精心谋划组织、规范程序步骤、精准督查指导,2018年全面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配齐配齐了选优配强村(居)委会干部。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管理,明确社区工作者待遇,大力开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建立职业津贴制度;畅通村(社区)干部考试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通道,拓展社区工作者上升空间和职业发展预期。

三是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高度重视社区服务用房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全市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市区新建住宅小区社区服务用房进行配套建设。积极借鉴外地有益做法,采取整合共享方式集中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邻里中心),部分集中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邻里中心)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目前,全市770个村、94个社区。全市94个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用房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1个,超过600平方米的有45个,超过400平方米的有18个,全市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32.35平方米,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全市748个农村社区服务用房超300平方米,达标率达97.14%。

四是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发展。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渗入成立、年检、评估、信用建设、章程核准等日常登记管理全过程,实行常态化管理。依托民政部门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建立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分类归口、区域兜底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思路,持续开展“两个覆盖”专项行动,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尽建,总数达207个;未组建党组织的275个社会组织全部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我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全省民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尽管我市民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年是宣城撤地设市20周年。正如孔市长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那样,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激情飞扬的青春年华,更是满怀梦想、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努力奔跑、接续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宣城发展的崭新篇章。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有力指导下,加快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工和志愿服务组织,切实发挥民政在“两不愁三保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切实推动宣城各项民政事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民政工作新局面。也请广大媒体朋友们密切关注,大力宣传。谢谢大家!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记者:

您好,我是****记者,我听说“老人春节前接回家,养老机构一直不让返院”,具体是什么样一个情况?请你说明一下。谢谢!

市民政局发布人:首先,感谢****对我市养老机构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疫情期间为确保养老机构及入住老人的安全,我市从1月23日开始陆续封闭管理全市153家养老机构。2月2日,市疫防指挥部3号令规定:“原则上对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接收老年人新入住,供养对象只出不进。在疫情未解除之前,积极劝导已离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暂时在养老机构外生活,不安排返回养老机构居住。”2月12日,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宣城市养老机构恢复接收老人入住工作方案》,要求做好恢复接受老人入住的各项准备工作。疫情平稳的地方,经县市区防控应急指挥部批准,养老机构可以恢复接受老人入住。截止4月7日,7个县市区89家养老机构已接收1041名老人返院(其中新入住20人)尚有1181名老人因探亲访友、住院治疗、居家养老等原因未返回养老机构。

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封闭管理还未解除,老人入住和家属探视还未恢复到疫情以前的状态,希望社会各界给予理解。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市养老机构将有条件的全面开放。由于养老机构人群密集,入住老人都是易感人群,日常防疫工作较为繁重,在条件的允许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我们还是建议老人居家养老。如老人确实有返院或入住的刚性需求,可与当地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具体联系。

*****记者:

您好,我是****记者,目前全市小区老年人活动设施相对较少。请问下一步如何推动?谢谢!

市民政局发布人:我建市较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相比机构养老,还存在明显不足,与群众的希望还有一定距离。我们一是在城市规划、小区建设上提出刚性要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并移交养老服务用房,老旧小区积极通过置换、租赁等方式补齐“欠账”。二是加快养老三级中心建设,争取到2020年底形成市“养老三级中心”全覆盖,同时优化主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三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运营,为老人提供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区养老服务。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