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4日

发布会嘉宾: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胡征,郎溪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俊,旌德县法院副院长汪镭

发布会地点:市中院新闻发布厅

主办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发布简介: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nbs...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市政务公开办

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宣城中院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及省高院的监督指导下,始终坚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实践"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加强干警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着力提升司法能力,改进 审判作风,着力加强审判工作,推进司法改革创新,着力加强和改进对基层法院的监督、指导和支持、帮助,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为宣城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2001年、2003年分别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打击假币犯罪先进集体"、"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被省高院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连续五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思想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四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法院学术研究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第八届 "文明单位"称号。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要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等一系列要求。作为全国诉讼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宣城市两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主体多元、方式多元、途径多元、程序多元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着力形成立体化、集约化、智能化的诉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的能力水平,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

目前,宣城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36名,其中员额法官29名,法官助理18名,书记员44名。各类调解组织41个,调解员96人。通过现场立案、邮寄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方式,今年1至9月全市共立案37872件,当场立案率达90%以上。提供诉讼引导和诉前释明、答疑4万余次。

全市法院诉讼服务工作亮点纷呈、成绩突出,其中,泾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郎溪县人民法院荣获“全国繁简分流示范法院”称号;旌德县法院拍摄的反映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微电影《法官的口袋书》,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其他各基层法院也纷纷获得“全省优秀或规范化诉讼服务中心”荣誉称号,成为全省诉讼服务中心获牌较多、整体水平较高的法院。

二、全市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情况

按照最高院的要求,全市法院搭建了多元解纷平台,尤其是类型化专业化(在线)调解平台,行业协会、商会、妇联等多元解纷的资源汇聚到多元解纷平台,增强多元解纷的协同性、实效性。努力做到环节上删繁就简,标准上规范统一,效果上一次化解。从“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维度及“四个层次”开展工作。“走出去”即强调主动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供司法保障。“引进来”是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类型多样的调解平台,引入各类调解人员,配备速裁法官或团队,按照自愿、合法原则,为当事人提供解纷方案和解纷服务。四个层次是从源头到诉前再到诉讼前后端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多元解纷体系。

(一)“走出去”设立便民诉讼服务站(点)延伸诉讼服务

全市法院共在乡镇设立54个便民诉讼服务站、诉调对接工作室和多个调解委员会,打造“家门口”的诉讼服务,广德市人民法院在乡镇设立了8个便民诉讼服务站。泾县人民法院在县交警队和11个乡镇挂牌成立便民诉讼服务站,与13个县直单位联合成立诉调对接工作室,搭建诉调对接中心。旌德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构建了“314+”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3”即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与10个驻镇“法官工作室”和驻村“法官便民联系点”纵向三级联动,将多元解纷触角由延伸到最基层。“1”即诉调对接中心加强与县司法局、县公安交警大队、县消费者协会、县工商联、县妇联等十家行业组织、部门等社会调解组织横向衔接,实现信息双向流通。“4”即针对道路交通、医疗、物业、旅游纠纷相对多发的情况,精心打造四大诉调对接板块,建立预防为主、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调解工作机制。 “+”即信息化+服务,创建“法官工作室”的微信群,针对各镇突发的、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需要法院提供法律帮助和参与、指导调解的,司法联络员随时联系法官工作室法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跟进、化解。绩溪人民法院22名资深法官与乡镇专职调解员,参与“一对一”对接工作。安排法官与调解员每月座谈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相互之间加强学习,密切合作,有针对性地帮助人民调解员处理民事纠纷、化解群众矛盾。对接工作分年度和季度对调解案例进行点评、评选,对优秀的调解案例进行表彰,鼓励调解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能、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引进来”坚持多元解纷,实行诉源治理

全市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主动做好与党委政府创建“无讼”乡村社区的工作对接。目前市中院与市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诉讼与人民调解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法官、法官助理与专职人民调解员结对机制的通知》。协同市、区司法局在宣州区法院大楼内设立了市区一体的宣城市诉调对接中心,由市中院及宣州区法院负责经费保障,宣州区法院提供办公配套,市、区司法局选聘人员。通过诉前调解前置,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免费、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使其发挥市区矛盾纠纷诉前总过滤器的作用,推进矛盾的分流、调解,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并使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审判执行工作的顺畅衔接和高效流转,为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式,保障当事人及时实现合法权益。目前该中心已经开始运转,今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仍然受理了1780件案件,调解成功1012件。运行符合预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具体的机制上,该中心还计划将适宜街道司法所和基层组织调处的矛盾纠纷予以适当分流,激活城市基础组织的矛盾化解作用,使得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地解决矛盾,目前这项工作计划协调市、区司法局择机在宣州区北片开始试点。

在发挥诉讼服务中心平台作用的同时,全市法院主动与商会等行业协会、妇联、市场监督、价格认定、人民银行等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引导群众走非诉途径,实现司法调解与行业、行政调解的无缝对接。目前,全市法院普遍聘请了特邀调解员开展案件调解工作,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按照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市司法局联合出台的《宣城市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联合司法局在各基层法院设立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配齐调解员。此外,市中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宣城中心支行、市银保监分局联合成立宣城市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设立市区一体的“宣城市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并在宣州区人民法院设立工作站;泾县人民法院设立了保险公司驻法院调解室。绩溪县人民法院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服务工作站。郎溪县人民法院设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窗口”,创设了“坐班接访”+“预约接访”的新模式。广德市人民法院设立检察院监督窗口,县检察院每周派人到窗口值班,方便群众行使申请再审、抗诉等权利。

(三)构建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运转有序的多元解纷体系

完善诉调一体对接机制。对起诉到法院的纠纷,释明各类解纷方式优势特点,宣传诉讼费减免政策,按照自愿、合法原则,引导鼓励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对能够通过行政裁决解决的,引导当事人依法通过行政裁决解决;对适宜调解且当事人同意的,开展立案前先行调解。调解成功、需要出具法律文书的,由调解速裁团队法官依法办理;调解不成的,调解员固定无争议事实,协助做好送达地址确认等工作。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后,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确认,此举提高了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的积极性,也是对当事人权利自治和社会自治的肯定,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多元纠纷解决的确定预期,实现人民调解和司法诉讼的效力衔接。

完善“分调裁审”机制。在做好非诉处理的同时,全市法院对于一些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调解不成,且案件事实清楚、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则直接交由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团队进行速裁,完善民商事、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标准,根据案由、诉讼主体、诉讼请求、法律关系、诉讼程序等要素,确定简案范围。目前全市办案系统均实现了算法加人工识别,实现精准分流。从简从快审理简单案件。对于繁案及时分流至各专业审判团队审理,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确保审判质效,进而提高审判效率。让大量简单、类型化案件和部分普通案件在前端快速化解,为百姓解忧、为正义提速。

通过从源头到诉前再到诉讼前后端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多元解纷体系。全市法院2018年至2020年立案前委派调解案件共计13602件,调解成功8321件;立案后委托调解案件共计5463件,调解成功4015件;2020年全市法院1305件案件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

三、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最高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是推动一站式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质效评估体系,可以实现对法院诉讼服务工作的大数据管理。上级法院可以自动监测、全程监管和评估分析下级法院诉讼服务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明确,全面实行网上调解、网上立案,做到凡是能网上立案的案件,应上尽上。对当事人选择网上立案的,除确有必要现场提交材料外,一律网上办理。对当事人选择现场提交立案申请的,不得强制网上立案。普遍推行跨域立案服务,设立专门窗口,建立就近受理申请、管辖权属不变、数据网上流转的联动办理机制,实现就近能立、多点可立、少跑快立。按照上述要求,我市两级法院做了一下几点具体工作:

(一)全面应用在线调解平台

全市两级法院严格按照《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质效评估指标体系2.0版》的要求“应调尽调,应推尽推”,将诉前调解案件实行内外网同步录入。将新立诉前调解案件实时推送至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由调解组织及调解员接受并办理,实现本地区解纷资源全部汇聚在网上,调解数据网上流转,为当事人提供在线咨询评估、调解、确认、分流、速裁快审等一站式解纷服务。市中院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落实,并规定对每天的推送情况进行通报。

全面开展音视频调解,通过多元调解小程序,开展音视频调解,当事人不用出门就可以与调解员对话,商讨调解协议内容。相关证据也通过手机提交到网上,达成调解协议后由调解员推送到各方和当事人的手机上,当事人通过手机屏幕电子签名确认。

2020年,全市两级法院共向平台推送案件4400件;全面实现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员名册录入率及调解案件信息上网率“两个 100%”任务,目前,全市法院有各类调解组织 41个,调解员96人。

  (二)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

全市法院还扩展网上服务功能,全面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打通当事人身份认证通道,提供网上一站式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自动关联。开展网上立案、自助立案、跨域立案,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拓宽立案渠道。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我院通过引导当事人及代理人通过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网办理网上立案,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立案手续;通过跨域立案,借助法院间的网络系统,让当事人可在家门口起诉推动智慧诉讼服务建设。贯通了大厅、12368热线、网络、移动端,通办诉讼全程业务的“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全面提供网上引导、立案、交退费、查询、咨询、阅卷、保全、庭审、申诉等一站式服务。

(三)开展跨域立案工作

跨域立案服务,旨在让人民群众在任何一家中基层法院都能够获得与管辖法院同品质的立案服务。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到就近中基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交一审民商事、行政和强制执行三类案件起诉申请材料,由该法院作为协作法院,代为核对、接收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发送跨域立案服务申请。管辖法院收到后,及时响应,并向协作法院作出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的反馈,由协作法院当场送达或告知当事人,构建起“家门口起诉”新模式。

疫情期间,市中院即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向安庆市怀宁县人民法院等顺利提交了跨域立案申请,从审核通过到登记立案只需花费短短几分钟时间,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四)开展互联网云间庭审工作

网上庭审是诉讼服务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工作受到限制,但对网上庭审等工作却是一次大力推进、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疫情期间,市中院在官方网站发布了网上诉讼服务的使用指南,微信公众号也多次发布使用网上云间庭审的使用说明,通过宣传提高了社会认可度和参与度,当事人通过云间客户端完成辩论、调解等法定程序。庭审结束后,法官、书记员及各方当事人当场通过电子签字方式确认庭审笔录。疫情期间,全市法院共进行了160次网上庭审,该项举措有力保证了疫情期间审判工作不断线。

通过移动微法院网上立案,实现诉讼服务网、和微法院跨域立案的并行模式。2020年,我市两级法院受理网上立案2161件,其中诉讼服务网立案1333件,移动微法院立案828件;跨域立案 62件,其中作为管辖法院30件,协作法院32件。

    (三)开展电子送达。完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推动将扫描装订、卷宗流转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实行集约管理。建立集约送达机制,全面应用人民法院统一送达平台。配备专门送达团队,负责预约送达、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转交送达、代收送达、公告送达等送达实施事务。实现对鉴定工作全程监督为多渠道、多方式开展送达工作。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宣城两级法院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为中心,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进一步加强诉讼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决、便民利用、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进一步塑造文明、为民、公正、高效的“窗口”形象,成为展示新时期人民法院良好司法形象的重要窗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借助媒体力量向社会公众公布,引导公众顺应时代,转变思维,积极使用网上立案、在线调解、在线保全、在线鉴定等线上平台,切切实实成为一站式建设的最大受益群。


近年来,郎溪县人民法院在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秉承“制度健全、功能完善、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分调裁”机制,打造多元化纠纷化解平台,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近三年分别收案5105件、5481件5591件,收案年均增长5%2019年,郎溪法院员额法官人数为29人,人均办理案件数为195.41件。经分流,2020年上半年,郎溪法院收案数2832件,比去年同期减少499件,减少了14%。结案率为80.6%,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6个百分点。郎溪县人民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2.18%,一审改判发回重审率仅为0.86%,无生效案件改判发回重审情况,人均办案数量、质量双提升,总案件数减少,诉前分流、繁简分流成效显著,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诉调衔接、多元化解,着力建立大调解新机制

(一)汇聚解纷资源,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2012年5月10日,我院积极引入人民调解机制,在院内办公场所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直接受理和调解诉前民事纠纷。工作室与诉讼服务中心积极对接,开展调解工作。一是诉前调解。当事人要求立案的,工作人员先告知关于人民调解的有关规定,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引导其到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经调解,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可要求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或向人民法院提出司法确认申请;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起诉。二是委托调解。诉讼服务中心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委托给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对接受调解的案件,工作室在充分调解的基础上及时将调解进展情况及调解结果反馈给诉讼服务中心。三是邀请调解。案件分流至各承办业务庭后,在审理过程中邀请人民调解室工作人员参与法院调解工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提高调解的成功率。截至2020年9月,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纠纷920件,调解成功率超过60%。

(二)从源头入手,健全过滤引导机制

对当事人到法院起诉的案件,由负责登记立案的同志,根据纠纷的性质、类型以及矛盾特点,作出分流。明确甄别简案与繁案的标准,根据皖高法文件要求,标的额低于23711元的案件适用小额速裁程序,推行简单案件的集中审理。2015年6月组建立案速裁庭,后更名为立案速裁审判团队。对于系列性、群体性或关联性案件交由专门审判团队审理,如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截至2020年9月,依法及时办理司法确认案件812件。

二、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着力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一)提升窗口干警素质,打造便民诉讼平台

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道德高尚”的要求,郎溪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通过充实力量,定期培训,合理配置窗口干警结构,干警的司法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中心现有干警19名,其中法院在职在编干警7人,购买社会服务人员8人,调解室调解员4人。人员的调配坚持从知识结构、年龄、工作经验、岗位职能等多方位出发,进行科学调配,充分发挥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审判人员的各自优势,将年轻朝气、工作热情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法务功底有机结合,既有利于立案信访队伍的科学发展,更为当前多类型、各层次案件的依法准确立案提供了有力保障。队伍的科学发展,为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加强诉讼服务体系现代化

整合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大平台;实现功能同步、信息互通、数据融合、统一管理;增配自助服务终端、移动服务终端;统一设置诉讼引导、立案受理、网上缴费、调解速裁等服务区,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移动微法院的作用,积极响应“跨区域立案”,全面推行网上信访,探索微信公众号、移动诉服客户端中信访模块的应用,实现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搭建涉诉信访与司法公开、律师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数据连通、信息共享平台,引入第三方力量开展信访合理性评估,通过公开、透明方式,运用类案推送释法明理以及PC、手机端口的远程视频等功能,有效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三、发挥职能、强化预警,开展涉诉信访源头治理

(一)充分发挥职能,完善信访机制

建立了信访件归口负责制度,由专人统一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日志和信访案件档案,坚持每日一记,每案一记。对于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的,在转处信件或接访的2个日内,回复或告知当事人;对一般来信、来访,在转处信件或接访的2个日内,回复或告知当事人;对所有来访者在第一时间内均安排人员接待,并做好记录;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均予以立案复查审理。

(二)强化风险评估,做好预警工作

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我院积极探索,建立起了涉诉信访评估预防机制,改变过去单一通过诉讼发现信访苗头的局面,借助案件信访风险评估,将信访工作重心前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提前预警,防范未然。对包括因劳动争议、工伤、拖欠薪资等劳资纠纷,交通肇事、医患纠纷等情形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通过案件信访风险评估预防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转,有效的控制了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量,同时也为涉诉信访案件的妥善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郎溪县人民法院已经建立了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办案数量、质量双提升,多元解纷效果显著。2017年,获得全省法院优秀诉讼服务中心,并连续获得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省文明单位,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此次,郎溪县人民法院又获得全省“一站式”建设先进单位。郎溪法院将继续加大投入、再接再厉、科学发展、常抓不懈,努力塑造文明、为民、公正、高效的“窗口”形象,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的司法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旌德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扎实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线上线下融合、诉前诉中融合、内力外力共举。基本建成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

一、多元解纷情况

1.建立法官工作室。2012年4月,旌德法院在县蔡家桥镇设立首个法官工作室,并给工作室配备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联系法官开展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蔡家桥镇法官工作室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13年,我院相继在全县其他9个乡镇挂牌设立法官工作室,将传统的“坐堂办案”变为能动的“设堂办案”,法官工作室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确定一名法官或法官助理联系该法官工作室,并确定每月的16号(遇节假日顺延)为法官工作室日。通过预约服务、巡回审判、诉调对接等工作制度,达到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目的,延伸了多元解纷的触角。

2.构建“314+” 多元解纷机制。旌德法院以构建网络为纽带,构建诉讼服务中心与镇法官工作室、村便民联系点纵向“三级联动”;与十家行业组织、部门等社会调解组织横向“十线对接”;交通、医疗、物业、旅游“四大诉调对接板块”的极具旌德特色的“314+” 多元解纷机制,点、线、面相结合,推动多元解纷向纵深发展。2020年度,旌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十部门联合调解案件32件,司法确认24件。其中,与交通、医疗等调解委员会无缝对接,化解道交、医疗纠纷25件。

3.商会调解情况。设立了旌德县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工作站。2019年10月份初,旌德法院、旌德县工商业联合会、旌德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旌德县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设立驻法院工作站,聘请一名调解员专门从事商会调解工作。发挥了司法在商会化解矛盾的引领、推动和保障工作。2020年成功调解30件案件,促进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4.诉调对接情况。对起诉到法院的纠纷,释明各类纠纷优势特点,宣传诉讼费减免政策,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力争将大量案件化解在诉前。对适宜调解且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开展立案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出具调解书。2020年旌德法院诉前调解529件,成功262件,成功率49.64%。

5.诉源治理情况。旌德法院主动融入党委和政府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切实发挥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作用。主动做好与党委、政府创建“无诉社区”工作对接,支持诉源治理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强化法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功能,主动融入基础解纷网格建设。另旌德法院积极参与旌德法治建设,10名干警被任命为村法治副书记、1名干警被任命为校法治副校长。通过诉源治理,大量的案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入诉讼的案件略有下降,截至2020年10月27日,同比下降3.91%;类型案件如物业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成下降趋势。

6.信访工作。旌德法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多部门会商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信访化解合力。深化涉诉信访信息系统应用,信访案件及时、准确录入、统一管理,全程留痕。同时,旌德法院建立领导接访、领导包案制度。2019年度,我院安排领导接访19人次,网上来访、来信4人次,2020年安排领导接访8次。化解大量涉法涉诉及其他信访案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2016年度、2018年度,我院获得“无进京访法院”荣誉称号。

二、诉讼服务工作

1.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情况。旌德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目前共有12名工作人员,其中员额法官4名、法官助理1名、收费员1名、书记员6名。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了两个民商事速裁团队。

2.案件繁简分流情况。配齐配强诉讼服务中心人员力量,组建调解速裁团队,积极开展案件繁简分流工作。建立调解前置机制,根据纠纷性质、类型及矛盾特点,立案庭分流出适宜调解的民商事纠纷,交由诉调对接中心先行调解。对于调解不成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由立案庭速裁团队及时审理并作出裁判;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等案件则及时移送到审判庭,让审判庭员额法官能够专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判决前、法庭外。

2020年以来,我院民商事收案1247件,结案1084件;立案庭速裁团队审理598件,结案564件,结案率94.31%,收案占全院的47.95%,结案占全院案件的52.02%。结案的564件中调撤458件,调撤率81.2%。审理期限缩短。通过案件繁简分流,速裁团队平均审理期限为28.89天。

3.健全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旌德法院进行网上立案面对面指导,实现立案无障碍。12368服务热线及时接听、及时解答。跨域立案实现了家门口立案,群众诉讼零距离。移动微法院套餐全面,群众诉讼全时空。目的地集中送达,异地打印,方便快捷。网上保全已开通,专人负责。音视频调解,全面运用,方便简捷。邮政公司驻点外包,提升司法送达率。自新冠疫情以来,接受电话咨询数量1521次,网上调解案件73件,网络开庭6件。其中通过“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网”立案67件“移动微法院”立案 7件、跨域立案5件。

三、取得的成绩

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法院的监督下,在各成员单位的配合下,旌德法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7年8月28日,人民法院报报道了《旌德 探索合力快速解纷之道》,报道旌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采取的各项措施及调解成功案例。2017年9月7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到旌德法院调研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工作,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郑宏,省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兵,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棉等参加调研。2019年5月5日,人民法院报报道了《旌德 快速解纷 不误春耕》,报道了旌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经过5次不懈调解,赶在春耕前,成功化解一起涉及39户农户土地流转合同案件,经调解,解除了双方的合同,被告一次性支付了租金及复垦费用18.2万元。2020年8月,旌德法院调解了程春根等27原告与被告马鞍山广敷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承揽、买卖合同、追偿权、租赁合同纠纷案,经旌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调解,27个案件已达成调解协议并150多万元执行到位。2020年8月,旌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获得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