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地设市”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通过持续开展交通会战,我市已经形成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高等级航道和千吨泊位实现从无到有,场站建设焕然一新,对内交通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市县区“齐步走”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对外与周边地市交通实现逆向等高对接的格局。我市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综合立体交通网逐渐形成。
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初步建成内畅外达的高速路网体系。我市高速公路网内部骨架基本形成,对外打通了与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核心城市间的联系通道,对内建立了市本级与各县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体系,大大缩短了市县的时空距离。自2010年起,我市迈入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快车道”,逐渐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战场,一大批重大高速公路项目陆续开竣工,截至2019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00年的67公里增加到430公里,通车里程跃居全省第三,境内3条国家高速和4条省高速联网联通,基本形成“三横三纵一环”的区域高速公路网。宣广、芜宣、铜南宣高速环绕市区,成为全省第二个建成环城高速的城市;宣狸、溧广、宁千高速与邻省形成“逆向等高对接”。
目前,我市又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在建。正在建设的芜黄高速计划2021年底建成通车,建成后将结束泾县、旌德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届时我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宣泾高速一期即将开工建设,控制性工程宣泾与芜黄高速枢纽互通立交已先行施工;宁国至安吉高速中溪至唐舍段力争年内开工建设;G50宣广高速改扩建、G5011芜宣高速改扩建工可已报交通部行业审查;扬绩高速黄山区连接线正在开展工可研究,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市高速公路里程达610公里以上。同时,我市着眼未来,积极谋划争取,将境内6个高速公路(宁国-池州高速宁国-泾县段、南京-宣城第二高速宣城段、杭州-合肥高速宣城段、长兴-高淳高速宣城段、旌德-绩溪高速、宁国-旌德高速东延高速公路,总里程303公里,占全省新增高速公路总里程数的13.7%),纳入了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目前规划方案正在进行环评公示,远景展望到2035年,我市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913公里。
普通国省道建设持续推进,服务范围和通达条件不断提高。我市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了由等外路向低等级路再到高等级公路的转变,宣城至狸桥、宣城至泾县、泾县至南陵、绩溪至歙县等一级公路均已建成通车,逐步打通了中心城区辐射到周边市县的快速通道。到2019年底,一级公路里程由2000年的21公里增加到457.9公里,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五。同时,持续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和路面改善工程,完成了1100公里普通国省道大中修,养护手段实现了从人力和简单工具为主向机械化、专业化方向的转变,养护质量实现了由低到高的转变,公路路况水平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显著,建设力度和投资水平再创新高。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大发展,2005至2010年我市大力实施以“村村通”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五年“村村通”工程完成超过4470公里,到“十一五”末,全市所有建制村100%通上水泥(油)路;“十二五”时期,以实施“危桥加固改造”为主的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通村公路网化工程,先后完成危桥加固改造260座、县乡道升级改造700公里,建设通村水泥路1054.7公里,农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市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路网等级、管养水平、安保能力、管理运营全面提升,目前,全市所有建制村通4.5米及以上宽度的硬化路,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通硬化路,全市751个行政村中符合通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均已开通客运班车或城乡公交,通达率达99.9%,全市农村公路发展已从注重“量”的扩充转变为注重“质”的提高。
航道、港口水运基础设施提升明显,水运短板逐渐改善。水运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航道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港口码头设施日新月异,彻底改变了水运设施落后的面貌。通过芜申运河宣城段、水阳江航道和汪联河航道整治,新增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60公里,结束我市没有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建成了郎溪定埠综合码头、宣州综合码头和汇金物流码头,1000吨级泊位实现从无到有,增加港口吞吐能力500万吨。目前,全市拥有7个内河港区,22条航道423公里,码头泊位15个,运输能力达400万载重吨,宣城逐步从一个船舶大市发展成为水运强市。今年正在进行水阳江航道整治、宣州综合码头二期等重点航运项目建设,将实现1千吨级船舶长年通航。未来,以水阳江干线航道改造提升为契机,依托芜申运河,我市将建设国家二类水运开放口岸,整合港口功能,加速融入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成为沟通长三角的内河转运补给枢纽港。
枢纽场站建设成效显著,便捷的集散体系基本形成。我市枢纽场站建设成果丰硕,全市现有49个客运站,其中一级客运站5个(宁国、郎溪、绩溪、泾县、宣城)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客运站2个、四级客运站17个,五级客运站23个;区域城乡换乘中心陆续建成,市本级建成宣城客运总站、城东、城北换乘站,实现了城乡客运有效衔接。随着这些客运站的开通运营,将实现公路客运与铁路客运、公交、出租无缝隙“零距离换乘”,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方便旅客出行。今年开工建设旌德客运枢纽站,届时每县都将有1个大型客运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