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起,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将正式实施互认。实施后,交管部门对随车未携带纸质驾驶证、行驶证,仅出示电子证件,核查后状态正常的,对“未随车携带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的交通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日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合作共识》(以下简称“《合作共识》”),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进一步升级。《合作共识》指出,三省一市将支持各领域应用场景调用核验异地电子证照,实现办事“材料免交”,同时重点推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营业执照、出生医学证明、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等高频电子证照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场景中的共享互认。(吴頔)
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开赛
9月12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安徽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和阅读马拉松组委会共同主办的“2020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在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同时开赛。此项活动由长三角各省级图书馆轮流主办,今年由安徽省图书馆负责组织实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大赛在一市三省设有111个赛点,参赛选手4900多人,其中安徽省设置33个赛点共2000个比赛名额。
阅读马拉松大赛是中国原创阅读推广活动,自2018年开始覆盖整个长三角区域。据了解,参赛者需在6个小时内读完一本已出版但尚未公开发行的新书,并完成一份考卷,系统自动计算出选手答题成绩并参考阅读总时长,最终总成绩以阅读速度分和阅读质量分相加确定。本次赛事,安徽赛区合肥市少儿图书馆赛点选手张怀远以满分成绩斩获大赛个人第一名,安徽省图书馆赛点15岁选手杨肃羽获得个人第二名,怀宁县图书馆赛点程枫获得个人第三名。团队成绩前两名产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第三名产生于上海市徐汇区。颁奖仪式将于9月20号在马鞍山市举行。(晋文婧)
上海千余历史建筑面向公众开放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13日披露,上海已有2458处历史建筑有了专属二维码,市民游客用手机扫描设置在建筑外墙或周围的二维码,便可获取相关的文字、实景图、音频、视频甚至VR全景导览;同时已有1039处历史建筑面向公众开放,让人们能更进一步“走进”上海历史文化。自2018年起,上海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等6个中心城区率先开展“建筑可阅读”相关活动;今年以来,以“建筑可阅读”为主题的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程及对外开放活动在全市全面推广。新书《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的“有声版”亦于13日发布,沪上新闻主播、主持人精心以声音演绎上海56处知名建筑的“前世今生”。已在沪留学4年的墨西哥女孩逸馨在参加“建筑可阅读”陕西北路夜行后感叹:“我非常喜欢上海的历史建筑、博物馆,通过这些可以了解上海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陈爱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