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安徽泾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在林业建设体系协调统一,森林生态资源高效保护管理,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体系协调统一 提升林业治理效能
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加大协调推进力度。设立林长342名,组建林长制成员单位24个,明确三级林长、成员单位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实行县级林长履职尽责媒体公示公开制度,试点推进乡、村两级林长履职公示公开工作;形成县级总林长负总责、县级林长抓统筹协调、乡级林长抓督促推进、村级林长抓落地见效的工作格局。
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加大信息管理力度。推进林长制改革“五个一”信息化平台建设,选聘43名森林警察、49名林业技术专家、676名生态护林员联系服务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形成“三级林长+三大员”责任体系网络。强化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撑,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出台林业产业奖补政策,设立林长制改革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资源管护、生态修复等重点林业项目;依托国家林草局林草防治总站、南林大、亚林所、黄山学院等科研院所在泾县挂牌成立的实践培养基地,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森林研学等新技术引进推广。
突出保护提质增效 牢筑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增绿提质,着力改善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推进“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和“森林创建”工作,在安徽省建立首个“古树公园”,创成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51个;完成新增人工造林3686亩,封山育林1.1万亩,森林抚育13.1万亩,退化林修复1.05万亩,建设森林抚育示范片6处,退化林修复示范片3处。
聚焦严格保护,着力防范风险。强化森林火险、森林病虫害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在宣城市率先成立县级护林大队、乡级护林中队和村级护林小队,并组建布设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7支,实现巡林护林全覆盖,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优化提升森林“两防”工作效果。
聚焦严格执法,着力维护稳定。在安徽省率先启动非法猎捕工具收缴专项行动,清缴非法猎具10090件;在宣城市首个完成妥善处置禁食野生动物工作,落实禁食野生动物处置资金114万元。
着眼产业深度融合 激活改革创新动能
深化改革抓示范创建,坚持把国有林场作为改革主阵地,探索试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国有林场双县级林长,组建成立安徽省首家国有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一场两制”经营管理模式;深度融合G60科创走廊,泾县马头国有林场与浙江物产长乐实业有限公司(余杭国营长乐林场)签署两地绿色产业合作共建战略框架协议,在森林研学、自然教育、森林康养和林下经济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整合资源抓项目推进,积极打造投资1.5亿元的皖南泾县森林生态文化科普研学基地项目,投资5.6亿元启动建设皖南白马坑森林康养项目,引进外商投资1亿元发展马头林场“森林特色小镇”,推进拓展“皖南川藏线”等森林旅游精品。
用活政策抓产业融合,依托国有林发公司平台,推进林权抵押收储担保、林权抵押贷款、“五绿兴林·劝耕贷”等融资平台建设,有效缓解林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政策奖补,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截至目前,泾县投资4.9亿元实施重点林业产业项目21个,茶叶、药材、菌类等林下经济作物面积达14.5万亩,现有林业企业357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