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依托学校体育活动“培才”。将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体育强县建设考核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增设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课程。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品牌建设,全市建成“全国手球传统学校”2所、“全国围棋特色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1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6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47所。
二是完善学生赛事体系“育才”。搭建市、县、校三级联赛平台,将学校体育赛事与青少年锦标赛有机整合,形成市运会和年度青少年体育赛制。将学校体育放在重要位置,市运会的青少年部比赛是市运会的重头戏,市运会青少年部设项占比超70%。制定《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布局实施办法》,将省运会备战项目进行分类,形成单个项目以市体校为龙头,集体项目以普通学校为依托的“市队校办”格局。
三是搭建人才选拔平台“选才”。将县、校两级学生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作为日常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微平台”,安排市、县教练员现场选拔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从2011年起,连续10年举办全市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大会,邀请省优秀运动队、省体校教练员现场指导选才工作,2000余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被省、市运动队和省、市体校选中,拓展了学校体育人才发展空间和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