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宣城市召开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宣城市发改委、市信用办介绍了2021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宣州区政府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中信用信息归集、分级分类监管、信用约束与修复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据介绍,2017年10月,宣城市正式建成并运营 “信用宣城网站”、“信用信息专题数据库”和“市县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截至今年10月末,数据库已累计归集基础信用信息目录4014项和信用信息数据3.39亿条,涵盖市本级、县市区共277个部门,其中,今年1-10月归集基础信用信息目录130项、信用信息数据311.69万条。
宣城市推广信用承诺和分级分类监管。依托部门网站和信用宣城网站,向社会公开公示《宣城市信用承诺事项清单(第一批)》。在信用宣城网站信用承诺专栏设置主动公示型、审批替代型、行业自律型和信用修复型4个子栏目,截至10月末已公开5047份承诺书。逐步扩大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覆盖面,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工程建设、招投标等行业领域共59个事项中用信用承诺替代审批。同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今年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市司法局联合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市场监管、税务等21个行业领域,根据信用评价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比如,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统一市、县两级招投标领域各方主体信用评价标准,分类建立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等4类市场主体诚信档案,构建了覆盖市、县两级交易市场的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体系。
健全信用约束与信用修复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规范做好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认定、发布、归集、共享和退出等工作。将联合奖惩系统嵌入安徽政务服务网宣城分厅办事流程,做到““逢报必查信用信息”“逢办必查信用信息”。今年1-10月,共有190个部门对33131个主体进行信用查询。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通过约谈、下发监管提示、签署信用承诺等方式,实现失信被执行人治理台账年底前“清零”。落实信用修复“一网通办”。目前已修复4605条“信用中国”失信记录,为近千家企业恢复自身信用,其中今年1-10月修复“信用中国”失信记录1467条。今年7月,市信用办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开展信用修复培训,帮助企业掌握信用修复流程和方法,获得了一致好评。
实施信用惠民便企行动,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市民可通过“信用宣城网站”、政务服务大厅放置的自助查询机以及手机下载“皖事通”APP方式轻松查询公共信用信息。着力推广“税融通”“信易贷”等“信易+”业务,今年1-10月,全市共发放“税融通”贷款37.34亿元,服务企业2120家。2020年度信用优化营商环境(政务诚信)评估中,该市位列全省第5位。最新一期(8月份)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指数得分排名,在261个参评地级市中宣城市位居全国第40位,全省第5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