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宣城要闻

我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分别跃升到全省的第4位和第5位;创新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市百强。

发布时间:2022-09-19 08:25 来源:宣城日报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新高地、争当排头兵”,奋力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全市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强劲势头。十年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分别跃升到全省的第4位和第5位;创新竞争力进入全国地级市百强。

创新驱动,从“高位谋划”到“高位推进”。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了高规格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高层次科技人才座谈会、产业转型发展高端论坛,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组、“2+8”特色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办法》等系列政策,创新发展正成为全市发展的主旋律。

创新主体,从“稳步推进”到“倍增发展”。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贴、风险补偿、科技保险机制,让科技型企业的“知本”变“资本”,累计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超25亿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超1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02家增长到460家,增长3.5倍;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9家,居全省第3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居全省第6位。

创新平台,从“单点发力”到“多点突破”。将创新平台作为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运用体系建设,着力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安徽首个科创飞地-宣城(上海)科创中心落户松江,“研发在沪、转化在宣”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模式破题开篇;宛陵科创城列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平台。全市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从35家增长至237家,居全省第6位,增长5.8倍。以产业创新平台为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为支撑、企业创新平台为补充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

创新人才,从“孔雀南飞”到“宛陵汇聚”。推进“宛陵聚才”行动、“宛陵英才”支持计划,打造长三角最优“养人”城市。全市人才总量达31.6万,比2012年增加18余万人;宣城籍“两院”院士增至17人,居全省第4位;培育国务院、省政府特贴专家78人,省“特支计划”22人、省“115”产业创新团队9个;全市累计招引落户人才团队77家,引进各类高端人才400余人。

创新格局,从“一枝独秀”到“群芳争艳”。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重大区域战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省级创新型城市获批,以苏皖合作示范区为先导的“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加速推进。成立“宣城校地合作联盟”,加强与大院大所对接,年均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项目300项以上。宣城的外部“朋友圈”越来越大,与周边的“兄弟情”也是越来越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