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宣城市水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加强项目谋划、熟化,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年度投资完成创历史新高,充分发挥了水利稳投资、扩内需的重要作用。
争投资促建设。2022年,省水利厅下达宣城市水利建设投资计划23.35亿元,年度目标任务21.69亿元;全市累计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30.8亿元,其中向上争取省级及以上投资10.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00%。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牛岭水库、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提前完成年度续建任务,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17条、治理河长152.4公里,实施中型灌区改造5处,完工农村供水工程57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55平方公里。
在建各类水利工程88个,其中新开工水利项目57个,投资规模超127.6亿元。各在建水利工程吸纳就业人员7873人,开展技能培训约5千人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达6778人,占比86.1%。
抓融资促建设。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窗口期政策机遇,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在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狠抓政府专项债券申报。今年以来,全市水利项目已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库10.28亿元,申请纳入7.8亿元,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5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主动对接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全力争取授信额度,探索建立政银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PPP模式对水利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7.94亿元。
重建管促建设。2022年,我市坚持实行清单式管理,逐项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重大项目技术指导专班,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能力提升试点,开展项目法人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学习《安徽省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管理工作手册》。持续开展水利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加强标后监管,规范人员履约,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夯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确保水利建设项目监管到位。2022年,宣城市重点涝区排涝泵站凤联站工程等5个重点项目获得全省水利工程“禹王杯”奖,9项水利工程获得宣城市建设工程“云岭杯”奖,5家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建设,企业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强后劲促建设。以“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宣城水网建设规划为引领,以统筹项目谋划为方针,继续加速推进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我市将继续加快实施港口湾水库灌区、牛岭水库及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推进青弋江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凤凰山水库、万家水库、汤村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加快2023年拟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易排涝泵站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督促完成宣城市青弋江治理工程等已完工项目扫尾验收;谋划储备水阳江、青弋江、漳河中下游水系综合整治及防洪治理工程等一批有前景、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据测算,2023年全市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总额1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近50亿元,切实推动水利建设更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