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8山关至郎溪段开工。
S202美丽公路。
泾县鼓楼铺驿站。
大道无垠,长路当歌。
近年来,我市充分把握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机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一体推进,建设与养护“并驾齐驱”,公路高质量发展再续新篇章。
2022年以来,市县两级交通公路部门全力攻坚占用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问题,全面加速工作节奏,全体动员“百日攻坚”。我市普通国省道实施34个新改建项目和50个养护项目,农村公路完成提质改造工程432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92公里及养护工程742公里,全年完成建设投资24.84亿元,占年度计划136.2%,国省道日常养护质量全省前三、桥隧养护质量全省第三、养护工程质量指标全省第一,我市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命名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畅”字当头 将公路修在群众心坎上
“通车了!通车了!”2022年10月1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一辆又一辆汽车从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两山公路”疾驰而过,越过连心桥,踏上江苏省高淳区固城街道的花山大桥,直达高淳主城区。
这是两地群众期盼已久的一条连通路,长3千米,宽6.5米,贯穿整个狸桥镇蒋山村。蒋山村与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仅一湖之隔,两地村民多以河蟹养殖为主,经济往来频繁。在实施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前,“两山公路”道路逼仄,车辆通行困难,蒋山村村民前往高淳主城区需绕行江苏S123省道,通行时间长,如今可直线通往花山大桥,路程减少近一半。
道路通则百业兴。我市全面贯彻省委“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持续开展交通建设提质加速年活动,加快推进公路设施“外联快通、内联畅通”。2022年,S346绩溪荆州乡通往浙江岛石镇公路提升到6.5米宽,实现了邻省等高对接;G318山关至分界山、G329孙埠至大汪村、S104港口段改扩建项目先后开工,加速推进市县一级公路通达;建成了432公里县乡道升级改造、建制村双车道、自然村硬化路、联网路项目,县乡村公路越来越宽畅。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指示精神,不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围绕各镇景区、景点及特色,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云上天梯循环路’‘骑行养生鹊岭路’等旅游线路,提升了通往朱旺景区、乔亭小籽花生、菊花基地的乌叶路,为旌德最终形成‘点、线、面’联动的交通旅游网络打下了基础。”旌德县公路中心主任杨靖如是说。
孜孜以求,硕果累累。
——2022年1月,我市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郎溪县被交通部等四部局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宣州区创成了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全市创成了约50公里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
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了一个个散落在山间湖畔的美丽乡村,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一幅生动美丽的锦绣画卷流动在宣城的山乡水乡,我市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美丽的后花园。
“安”字至上 公路管养枕戈待旦
“安全是公路管养的首要任务”“安全责任大于天”——这是全市交通公路人对保障公路安全形成的共识。
G318美丽公路项目通过在穿集镇、学校等路段增设辅道、优化中分带开口、顺接平交道口等措施减少安全隐患;S208洗马桥至爱民段新增景观护栏8000余米;S207绩溪煤炭山隧道洞口装饰墙砖脱落,及时安排施工队伍对隧道进行排险,铲除空鼓墙砖并对缺失的墙砖进行修复和加固;宁国市公路中心针对境内高铁修建对公路造成的影响,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养路线的路面、桥梁等病害进行全面排查,并及时修补……安全无小事,公路人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通的是道路,连的是民心。2022年12月9日中午11时,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直属分中心接到交警来电,S206省道4公里处(小河口桥交叉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路面抛洒了许多杂物,路边护栏撞坏36米。此处路堤高10多米,如果不及时处理,将是很大的安全隐患。放下电话后,分中心养护人员顾不得回家吃午饭,从作业点紧急赶往现场,冒雨开展路面杂物清理和护栏修复工作,下午3点30分完成现场清理和护栏修复。此次修复工作,反应迅速、修复及时,仅用4个半小时。赢得现场的交警、过往车辆行人、周边住户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三分建,七分养”。公路的安全畅通,不仅靠建设过硬的底子,也靠科学的养护管理。2022年,我市积极向省交通厅争取约3亿元补助资金,实施了约1000公里路面修复和预防养护、1000公里安全提升、24公里灾害防治、48座危桥改造项目。
市公路中心自去年3月份以来,持续开展国省道养护提升行动,每月开展养护巡查,跟踪督导各县市区公路中心加强路面小修、附属设施养护。自去年5月份以来,开展普通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精细化提升专项行动,完善了部分穿集镇、临崖临水、高边坡、视线不良路段和平交道口的安保设施。去年9月份组织开展“剪绿遮、促安全”专项行动,累计修剪遮挡绿植3979处、清洁交安设施940.63公里、修剪公路绿化890.34公里。
“舒”字以求 为公路缀上驿站明珠
在打造一条条美丽公路的同时,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公路驿站随之建立,这些驿站服务于司乘人员,融入了一路的美景,更融入了宣城独有的古韵乡愁,成为公路上一道道别致的风景线。
“这里有停车场、便利店,把车停在‘鼓楼铺子’内,就可以去购物,欣赏风景,还可以在这品尝一杯公路咖啡,休息休息,很舒服。”司机吴师傅所说的“鼓楼铺子”,位于泾县与宣州区交界处鼓楼铺驿站A区,建筑面积712平方米,投资616万元。
驱车行驶在S206这条路上,就能看到这处显眼的驿站。房子外形以宣纸文化为灵感,汲取流动的宣纸卷轴和山水形象,运用灰瓦、白墙等乡土材料,采取现代的设计语言,将传统徽派建筑风格重新定义。鼓楼铺驿站已成为过往游客和司乘人员的休闲打卡点。
近年来,随着“自驾游时代”的到来,群众对公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公路已成为消费升级和个性出行的重要依托。我市交通公路部门从强调公路的通达性、快捷性拓展为更加重视公路的景观性、服务配套性。
“既要有‘颜值担当’,也要有‘文化内涵’,将当地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融入到公路驿站的建设中。”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成介绍。文溪路因地制宜修了两段沿河的游步道、在杨柳双乐村修了休闲广场等,全线共进行6处景观节点提升改造,设置了30处港湾式公交站台,为沿线百姓提供休闲锻炼场所。S208洗马桥至爱民段美丽公路依托沿线生态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在沿路周边共设置景观节点40余处,停车位2000余个,方便游客沿途停车赏景游玩。
“美”字动人 奏响交旅融合的乐章
驱车行驶在泾县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上,畅洁优美的公路将沿线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人文风情串联起来,从空中俯瞰,好一幅路畅村美的新画卷。“这一路真是美景相伴,畅享自在悠游。”前来观光的游客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从洗马桥到爱民,这是一条长25公里,投资2.5亿元建设的合民意、惠民生的乡村振兴路,是“皖南川藏线”重要组成部分。“交通+旅游”串起月亮湾最美的风景道,这段美丽公路是泾县交旅融合公路建设的生动写照,也获得了“2022年度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称号。此外,泾县小岭路、溪桃路和郎溪新和美丽公路被命名为全国最美农(乡)村路。
修建一条公路,串连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竹乡画廊”风景道建设作为广德市交旅融合“1号工程”,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同心圆,2022年11月8日上午,S341卢泾路养护工人正在对公路两侧的硬路肩涂刷彩色油漆,往前不远处一幅生动活泼的“竹乡画廊”风景印刻在挡土墙上,这是2022年“竹乡画廊”40公里提升段的其中一段,类似这样的“彩色公路”还有很多,真正让驾驶员感到“车行碧波侧,人在画中游”。
近年来,全市交通公路部门致力畅通发达地区的路、旅游景区的路,打通老区的路、贫困山区的路,助力旅游发展、乡村振兴。通过加快构建“快进漫游”公路交通网,串起皖东南山水,打造交旅融合样板。全市约500公里美丽公路已成为具有示范联动作用及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旅游风景道。
长风浩荡启新程,豪情满怀谱新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交通公路人继续践行“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行业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踔厉奋发、争先创优,努力实现党建品牌更响、公路建设更快、路况水平更高、服务发展更优。
蓝图已绘就,实干显担当。2023年,我市将新改建一级公路66公里、二级公路100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400公里,提高与邻省公路互联快通水平、市域内干线公路快速畅达水平、农村公路联网畅通水平;实施1000公里路面修复和预防性养护工程、1000公里生防工程、200公里灾害防治,改造70座危桥,提高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建设300公里高品质美丽公路,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全省示范县1个,提高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功能,为我市打造“一城五区”交通发展总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数据来源:宣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