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宣城民生 > 政策措施

宣城市放心家政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05-26 15:17 来源:宣城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一、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按照省《放心家政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家政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培训家政服务人员6万人次以上、实现家政服务实训能力应培尽培,力争新增家政服务人员1万人以上、从业人员总量翻一番;家政服务行业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县级覆盖率100%;扶持家政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带动中小家政企业做专做特做新;诚实守信成为家政服务行业共识,家政服务企业和人员信用信息实现全量归集,全面推行家政服务员“一人一码(牌)”,家政服务消费更放心、更省心。

(二)阶段目标。2022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万人次以上,培育5家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推进中介制家政服务企业规范转型,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县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行“一人一码(牌)”,积极组织推荐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参加省级星级认定。

2023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2万人次;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县级覆盖率达到100%;继续推行“一人一码(牌)”,组织企业参加省级星级认定工作。

2024—2025年,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巩固提升工作成效。

二、工作措施

(一)提高人员素质,推动家政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1.强化技能培训。压实家政服务企业培训主体责任,将提高职业道德作为培训的必需内容,指导督促家政服务企业对新上岗家政服务人员开展以家政服务通识为主的岗前培训。统筹抓好人社部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以及妇联巾帼创业就业培训项目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以提升职业道德、服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继续培训,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参加1次继续培训。推动岗前培训与就业挂钩、继续培训与技能等级认定挂钩。

2.组织技能竞赛。通过各类家政服务技能竞赛树立行业典型,展示行业风采,对符合条件的获奖人员,择优推荐参加五一劳动奖章、金牌职工、技术能手、五一巾帼标兵、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建功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评选,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3.拓展职业教育。支持宣城职院金皖嫂现代家政产业学院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支持我市中职院校、技工院校设置家政服务类相关专业,招生向家政、养老、育幼、健康服务等领域倾斜。免费提供省继续教育网络园区课程超市平台家政服务类课程。

4.开展等级认定。通过宣城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推动家政服务企业积极与开设家政相关专业的院校开展合作,组织院校教师和家政服务企业双向实践、推广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研发创新服务项目等。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畅通家政服务人员技能成长发展路径。

5.推进产教融合。支持我市家政服务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建立宣城市家政技能人才就业培训基地,支持家政服务企业与宣城职院深度合作,支持“宣城金皖嫂家政产业学院”通过设立独立院形式,做大做强。引导探索开展“政府+院校+龙头家政服务企业”三位一体培训基地模式,联合开展订单和定向式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打造宣城政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和家政就业培训基地。

(二)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家政服务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1.深化区域合作。发挥长三角家政服务联盟作用,支持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与沪苏浙等省份建立劳务供需合作机制,开展地域家政服务业交流合作。落实商务部等部门《家政兴农行动计划》,将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同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提升家政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成效。

2.壮大市场主体。引导中介制企业向员工制企业转型发展,建设宣城市家政大市场,开展一站式家政服务供需对接,实现劳务输出、家政培训、家政孵化+就业、行业交流等多项功能。支持现有员工制企业提档升级,通过从资本市场融资、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拓展服务网络,下沉社区设立服务网点。

(三)强化信用建设,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1.规范信用管理。依托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全量归集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人员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按规定共享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建立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人员个人信用记录注册、跟踪评价和管理制度。有序建立家政服务领域信用“红名单”和“黑名单”。推广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家政服务三方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家政服务项目清单,明码标价服务项目、服务内容。

2.健全标准体系。鼓励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和龙头家政服务企业在服务质量、服务保障、服务评价等方面研制家政服务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大力推动《家政服务信用档案建立基本要求》等行业标准实施,提升家政服务标准化水平。

3.推行亮码(牌)上岗。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模式,由家政服务企业组织家政服务人员在商务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登记基本信息,家政服务人员承诺填写信息真实无误并授权征信查询,信息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按照“一人一码(牌)”,实现家政服务人员“上门亮码(牌)—客户扫码—评价”全流程闭环功能。

(四)鼓励服务创新,推动家政服务业数字化、职业化发展

1.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便民家政服务圈,构建“政府+企业+社区服务”社区家政服务新模式,实行挂牌服务,推广“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全链条家政社区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推动家政与电商、养老、托幼、保洁、配送、助医等家政服务产业链融合发展。鼓励创新非住家的“点单式服务”“分时段服务”新模式,探索家政从业人员轮班制度,引领家政服务业职业化发展。

2.探索新兴服务。在抓好一般家政服务、育婴、养老、护理、保洁等传统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的同时,鼓励发展管家、理财专家、心理陪护、健康管理等新兴家政服务。支持家政企业引进长三角地区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三、支持政策

(一)加大政策性资金扶持力度。各县市区要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和行业产业发展经费等支持家政服务培训。严格落实省级有关政策,将家政服务相关职业(工种)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提升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的覆盖率,对经认定的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家政服务企业,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落实省级对“优秀家政服务企业”“优秀家政服务人员”的奖励政策。

(二)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各县市区政府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政策,严格执行生活性服务业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家政服务龙头企业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场地)设立家政服务网点。

(三)提供金融保险支持。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家政服务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为信用状况良好且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鼓励家政服务企业为员工投保意外伤害保险、职业责任保险。

(四)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各县市区政府对本地社区设置服务网点的家政服务企业,对其租赁场地不受用房性质限制,实行水电等费用居民同价。将符合条件的家政服务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家政服务人员体检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