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市黄希松当选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
发布时间:2024-01-15 17:20
来源:市文明办
浏览: 次
为充分展示我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成果,引导人们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开展了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推选活动。
经广泛推荐、征求意见、评议遴选、集中公示,并经省道德模范推选工作组委会审定,确定马义民等23组25名同志为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我市黄希松当选敬业奉献类模范!
黄希松,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宣城市泾县黄村镇卫生院副院长。
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这是黄希松身上最鲜明的特质。36年从医路,他身体力行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扎根乡村、甘守清贫,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全心全意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他恪守医德,每年接诊1万余人次,累计为10万余人次患者解除病痛;他钻研医术,独创慢性病的中医调理方法,臻“一技”专治疑难杂症;他崇尚医风,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基层群众奉献一颗赤诚的医者仁心。
他医者仁心,眷眷之心惠泽乡梓。36年工作生涯,黄希松多次婉拒了到县城工作以及到外地民营医院“赚大钱”机会,一直扎根桃岭村卫生室和黄村镇卫生院。他长期坚持早晨4点多接诊,确保中午12点前结束,好让看病群众不慌不忙赶回家。对于有需求的家庭,他随叫随到上门问诊。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病例,坚持亲自交接给转诊医生。有一次遇到大雪封山,黄希松和村民徒步4个多小时,用担架将一位胃部大出血患者送到县城医院急救。他为桃岭村所有老人制作了基础病档案,谁出现头疼脑热,都能第一时间判断病因。疫情期间,他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带领卫生院医务人员制作中药香囊2000多个,送到群众家中、社区工作者手中。“合格医生有两条标准,第一是能治好病,第二是把患者当亲人。”黄希松由衷地说。
他妙手仁术,精勤不倦造福一方。农村病症复杂、医药短缺,黄希松把目光投向中医药诊疗。他白天接诊看病,一有空就上山采药,晚上坚持阅读专业书籍,7个版本的《黄帝内经》,他光注解就写了14大本笔记。36年来,总计写下千余本病案。正是坚持不懈的钻研,他以培训班全班第一的成绩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正是术业有专攻的求索,在泾县申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中,他承担的乡镇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任务,获得考核组一致好评。36年从医路,接诊病人累计超10万余人次,全国各地的患者送来的锦旗有200多面。
他躬耕杏林,自觉传承中医文化。他每年坚持自费购买慰问品看望孤寡老人、贫困户、困难学子,为他们问诊送药。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他定期开展中医免费义诊活动。他放弃节假日休息,奔走在全国各地,义务开展中医药知识讲座、中医药文化进企业校园等活动,共计百余场。他觉得,让更多的人接受健康教育很有必要,预防为先,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才是从医的本心。健康路上“一个不能少”,黄希松是这样想的,36年从医路更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