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宁国市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为残疾人职工签订用工合同、购买“五险”,大量残疾职工长期在企稳定就业,现月平均工资3300元以上;有200余名残疾人已从企业退休、享受企业职工社保待遇,逐步形成了残疾人集中稳定就业。
重引导,营造残疾人就业良好氛围。2023年,宁国市针对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减免税收总额达4005.2万元,在全市率先组建助残就业联盟,与多部门联合举办残疾人就业政策培训会,在就业援助月、全国助残日等期间向企业全面解读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责任义务等,编制《残疾人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册》,并鼓励以中鼎集团、海螺宁国水泥厂、司尔特肥业等为代表的企业,平等对待残疾职工,坚持同工同酬,为残疾人购买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商业意外保险。
重服务,提振企业安置残疾人信心。宁国建立了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法律服务结对帮扶机制,依托志愿律师服务团,主动服务、免费援助,减轻企业“用残疾人的风险之忧”。加强智慧税务建设,强化涉税中介支撑,加快“纳税人缴费人体验中心”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等“非接触式”服务,提高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的办税效率。市残联、市人社等部门主动走访企业,咨询企业残疾人用工需求,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政企共建招工和求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人岗相适”。市残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保服务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的有关制度,完善“一企一档”,设立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专项服务群,安排专人负责。
重质量,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依托宁国市安南职业培训学校这一国家级职业培训基地,为已就业残疾人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该市现有残疾人技能人才49名,2023年已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303人次。同时,积极落实中职残疾学生资助政策,多方帮助35名符合条件的青壮年残疾人在宁国市安材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2023年政府共投入25万元对残疾学生进行补助,利用中残联授牌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安南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安材培训,毕业的残疾学生就业率达到100%。近年来,宁国市财政每年拿出15万元对培训机构进行补助,帮助培训基地更新教学设备,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据悉,宁国残疾人口2.1万,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0.5万名,已就业残疾人0.24万名,就业率接近50%,现有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31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622人,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占全省10.8%,安置残疾人数占全省9.8%;其他30人以上规模企业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500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