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民歌

发布时间:2024-09-14 10:40 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浏览:
【字体大小: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人口51.5万。 广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东汉建安初置广德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上先后归属吴、越、楚国,分别受到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多重熏陶。 广德又是一个移民县份,受原籍影响更深远。 

广德民歌除了受到多重文化熏陶,受移民文化影响也很深,民歌风格也与安徽其它地区有着很大的区别,河南、湖北移民为广德移民的主体,同时周边苏、浙地域影响也很大,多重文化的融合铸就了广德民歌在历史的传承与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也带有很深的移民文化与周边文化的的烙印。广德民歌是广德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生产劳动,以歌为乐;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吉日,以歌相贺;社会交往,以歌代言。 唱民歌成为广德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目前发掘整理出的有十多首,其中《一对小秧雀》、《太阳一出满地红》、《牧歌》、《十双红绣鞋》、《双凤月》、《绣手巾》、《摸姐辩》、《大米好吃田难种》、《才郎哥来玩》、《姑嫂看灯》、《薅秧号子》、《车水歌》、《十二月小唱》、《刘海歌》、《听我唱个农民的歌》等均具有很强的多重文化特色。

 广德民歌是广德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是广德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广德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较高的民俗学、历史学、文学和人类学研究价值,加强保护十分必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