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安徽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第三批)新闻发布会在省行政中心举行。来自阜南的《“小县城”看上“大专家” 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在本次大会上,阜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丽群分享了阜南县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医疗资源,推行“开门办医、上门送医”,让全县群众实现“看大病不用出县”的成功经验。
约名医,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
2月25日,81岁的张学信老人在阜南县人民医院查出患有结肠癌。家人原本想带老人去外地大医院手术,科室负责人刘安成告诉他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黄陈教授将于2月28日到医院坐诊,可预约黄陈教授在县医院完成此次手术。
老人的家属当即决定在阜南县医院完成手术。当天,黄陈教授亲自操刀,为老人完成了手术。老人及时得到了治疗,还节约了时间、费用。
在阜南,想挂上上海市东方医院刘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谢玉才教授等名医的号不难。在阜南,享受长三角地区名医的诊疗已是常态。
例如:“上海东方医院刘俊名医工作室”成立的6个月内,在阜南完成心脏外科手术28例,实现心脏手术从“无”到“有”再到“全”的转变。
阜南县目前加入专科联盟3个,建设名医工作室11个、科研工作坊1个
阜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丽群介绍说:“一方面,我们完善各项制度,改善硬件设施,为外请专家提供全方位保障。同时组建资金池,符合条件的患者外请专家费用由资金池保障,目前已外请专家1800多人次,支付费用600多万元。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和长三角地区顶尖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加入专科联盟3个,建设名医工作室11个、科研工作坊1个,开展名医会诊、带教2000多次,县级医院四级手术占比提升40%。”
育人才,让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
3月6日下午,阜南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内,十多名患者正在进行康复治疗。“此前重症病人,我们都不敢接,如今可以帮助更多重症病人康复。”中心主任杨艳影的自信,源于去年11月起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手把手创建的新模式。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跟班学习、平日里视频“取经”……短短几个月,中心的医生在诊疗技术、接诊程序、病种救治等方面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阜南县中医院年轻医师石荷君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阜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卓越医师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亲自给我们颁发结业证书,更是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一定不负厚望,扎根阜南,把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带回家乡,让家乡群众不再为治疗疑难病奔波,让乡亲们治疗大病不出县。”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首批阜南卓越医师后备人才(交医海南)培训班成功开班,百名业务骨干前往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展专技人员培训……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阜南积极主动赴长三角地区学习医疗工作先进经验,参加长三角合作医院举办国内顶级学术会议,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推动医院发展。
“我们深知培育一支带不走、用得上的专业医疗队伍是关键,三年来共招引专技人才200余名。另一方面,我们提高质量,加入上海市东方医院医联体,与上海交大医学院等机构合作,选派100余名业务骨干进修学习,全县医疗高级职称人数提高120%,县级医院门诊人次同比提高20%,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5%以上。”阜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丽群介绍说。
优服务,让群众感受到在“家门口”看病好
“上海专家每周见,门诊住院更方便,省时省力更省钱,健康生活比蜜甜。”阜南群众用这个顺口溜夸赞该县外请专家坐诊给群众就医带来的好处。这首在当地妇孺皆知的顺口溜也是阜南县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知名医院,让群众在“家”享受长三角大专家医疗服务的生动写照。
据介绍,阜南县成立了以阜南县人民医院、阜南县中医院、阜南县第三人民医院为龙头的三大紧密型医联体,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共同体,全面开展“开门办医、上门送医”活动。阜南县卫健委及各大医院每周都发布长三角名医专家坐诊信息,实行“患者不动专家动”,让服务“多走心”、群众“少跑路”。目前,阜南县已经组建会转诊服务中心3个,主动开展大病患者回访,引导患者县内就诊,年度住院人次和医保基金支出分别减少7%和1%。
“我们将始终以‘民之所盼’作为‘行之所向’,努力让‘小县城’链接更多‘大专家’,实现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新愿景。”杨丽群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