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长辈版|
  • 无障碍

【宣城日报】德特威勒:一家外企的“高产田”实践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宣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03 08:38
[ 字体:]

马不停蹄赶春光,火力全开忙生产。

在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的智能注射车间内,20余台注射机和12台检测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机械臂精准地将橡胶原料送入模具,经过高温高压成型后,一个个精密密封件被自动取出,进入检测环节。这套全新智能注射设备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不仅将生产效率提升了三倍左右,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024年,我们投资5000余万元用于自动化升级改造,用智能注射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人工上料、脱模工艺,理论上一个车间只需一个人就能运转。”指着更新换代后的生产线,公司行政部经理汪恭乐向记者介绍,虽然订单已经排得很满,但有了新设备、新技术的加持,生产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2024年,公司产值较上年提升了8%以上。

在汪恭乐的带领下,记者在车间里转了一圈,只见每一台设备都配备了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关键参数,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德特威勒密封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是瑞士德特威勒集团于2012年通过收购设立的外资企业,专注于汽车关键橡胶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现有员工1200多人。作为全球密封及橡胶技术的市场引领者,德特威勒的产品涵盖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等多个领域,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多家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服务。在中国汽车制动密封领域,德特威勒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5%,是国内最大的制动系统橡胶密封件生产企业。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5.1亿元,进出口额2400万美元,纳税4832万元,以亩均税收33.5万元的“高亩产”领跑宣城制造业,成为2024年度宣城市“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

德特威勒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近年来,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先后攻克了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多项技术难题,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公司先后荣获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宁国市政府质量奖等称号。

“我们不仅追求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公司技术工艺部经理吕阿龙说,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料回收率提高到95%以上,每年减少橡胶废弃物约200吨。此外,公司还投资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5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400吨。

展望未来,德特威勒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公司继续瞄准向“新”而行的方向,将在新能源汽车密封件市场进一步深耕、拓展,2025年有望实现销售额6亿元。总经理徐加勇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预计到2028年销售额可突破10亿元。”

在徐加勇看来,德特威勒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宁国市不断深化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在政策支持下,德特威勒不仅获得了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还享受到了人才引进补贴和税收优惠,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亩均效益领跑者’,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接下来,我们将瞄准客户需求,聚力创新、抓住机遇、勇于拼搏,力争早日实现纳税破亿元的远大目标,与此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生产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徐加勇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