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作为安徽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试点县之一,创新打造中医药服务网络暨“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以数字化赋能破解基层中医药人才短缺、中药质量参差不齐、患者看病成本高等难题,全力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药服务体系,有力地提升该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创新“助手机器人+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旌德县创新性地将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与中药房智能配方系统相结合,解决了基层无中医师的难题。系统内置5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方案,辅助村医开具规范处方。处方通过医疗机构HIS系统直接传输至县级智慧共享中药房,由专业中医师远程审核,实现了“机器人辅助开方—专家在线审方—邮政快递精准配送”的闭环管理。这一做法不仅填补了基层中医人才空白,更确保了处方科学性,使村级卫生室也能提供县级品质的中医药服务。
打造“四统一”全流程质控体系。旌德县建立“四统一”中药质控标准,统一饮片质量、处方审核、调配煎煮、配送服务。经AI生成个性化处方与专家远程审核双重把关,煎药中心采用PDA条码扫描管理,实时监控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汤剂有效成分稳定。配送环节气温超25℃自动加冰袋,全程可追溯。患者通过物联网实时查询处方状态、煎药进度及配送轨迹,实现“田间到舌尖”全链条质量监控。该模式使处方差错率下降80%,汤剂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5%,有效破解传统中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问题。
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通过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纳入10家镇卫生院、58家村卫生室统一管理。创新多元医保支付方式,统一中医药报销目录,破解基层医保衔接难题。通过县级专家下沉坐诊、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小病在村治、大病县内医”的分级诊疗格局。2024年县域内就诊率达85.31%,较2022年提升14.86个百分点,县域医疗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通过打造“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实现了“群众、医院、企业”三方共赢的“乘数效应”。
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智慧共享中药房使农村居民看中医时间从1.5天缩短至0.5天,交通成本降80%。提供中药切片、打粉、咨询等延伸服务,已煎煮处方4518人次、汤剂2.7万贴,群众满意度100%。老年及行动不便者足不出户享优质中医药服务。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质。2024年基层中医药诊疗人次占比达51.12%,旌阳镇卫生院年均门诊量从不足百人跃升至近5000人次。通过“传帮带”培养中医定向医学生17人(入编镇卫生院10名,输送院校8名),230余人次参加“西学中”培训,创建市级示范中医馆1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4个。“输血+造血”模式为基层锻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中医药产业与健康旅游协同发展。智慧共享中药房项目实现“医产融合”双提升。县中医院年采购中药材超440万元,黄山云乐灵芝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三无一全”灵芝种植基地,积极打造云乐灵芝小镇等文旅景点;而复本草园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学约2万人次;与上海国医馆合作建分馆,引进优质资源,形成“以医带药、以药促游”循环,探索中医药服务产业融合新路径,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通过构建县域内中医药共享服务平台暨“智慧共享中药房”,实现精准“智、审、速、配”,打造可复制的“旌德样本”。
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县政府将智慧共享中药房纳入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重点任务,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与邮政合作配送,包裹直达乡镇及建制村,形成“政府搭台、医院唱戏、企业助力”协作机制,既保障公益属性又提升效率,适用性广泛。
标准化建设与因地制宜有机结合。旌德县智慧共享中药房构建可复制标准体系,涵盖技术、服务、管理三大标准。鼓励各镇发展特色服务,如名中医特色诊疗、康复项目、民间验方等。“统一标准+特色发展”模式既保证服务质量,又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为不同地区实施提供弹性空间。
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有机结合。智慧共享中药房通过技术创新重构服务流程。全科医生机器人填补基层人才缺口,物联网实现全程质控,智慧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送药上门、过期药回收等延伸服务,秉持“技术为手段、服务为目的”理念,确保改革红利真正惠民,为“智慧中医药”建设提供可推广模式。
旌德县“智慧共享中药房”实践表明,数字技术与中医药融合可破解基层瓶颈,提升健康获得感。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旌德密码”将推动中医药服务均等化,助力中医药在基层焕发新生,为更多地区提供借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