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号建议的答复
王蕾代表:
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号建议“关于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的建议”收悉。经我办认真研究、深入调研,并与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会办单位充分沟通,现答复如下:
由于创建工作内涵极其广泛,创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创建工作的某些方面也具有易反复的特点。如何将集中突击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有机结合,将创建过程中积累的好的经验、办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使创建工作真正做到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我市一直高度关注并积极推进。今年以来,我市的主要做法有:
一、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1、完善市区道路基础设施。维修城市道路,完善城市盲道、坡道,满足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开展道路微循环改造。推进法制路、元宝街、豆腐巷、龙首路等支路的疏通工程;改善慢行系统,完善城市支路、巷道基础设施,如座椅、坡度改造等;启动宛陵路东段、宛陵路西段建设。实行城区道路“白改黑”,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城区响山路、玉山路、梅园路、文鼎路、九同路、景德路、佟公路、张果路、泥河路、天平路、大坝塘路等11条市政道路进行“白改黑”改造。
2、完善农贸市场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建农贸市场的进程。结合时代广场二期工程,新建6000平米的城南中心菜市场,现临时市场予以拆除;结合北门整体拆迁改造,拆除东头湾菜市场、凉亭塘菜市场、云盘山菜市场,在拱极路和双塔路交口区域新建面积5000平米的大唐中心菜市场;结合宛溪河二期改造工程,新建宣州农贸市场,拆除宣州临时过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银城菜市场、西林菜市场、西林东苑菜市场、希达菜市场和狮子冲菜市场5个菜市场,规范改造市场内部的家禽、水产等摊位及给排水设施,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
3、完善公园绿地配套设施建设。对于新建公园,将座椅、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布点纳入项目设计方案审查、优化过程。对于已建公园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并做好设施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
4、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旱厕改造。加快推进双桥、合工大两个垃圾中转站建设。协调推进已建成(大唐、贝林)垃圾中转站尽快投入使用。出台《宣城市区公共厕所管理办法》,继续引导沿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型机构厕所对外开放,完成市政府2016年“十项民生实事”中10个旱厕改造任务。
5、新建停车设施。推进交警进小区工作,开展住宅小区停车专项整治,施划停车泊位,完善交通标识,鼓励小区业主新建改建停车场(泊位),研究出台《居民小区停车管理办法》,破解小区停车难题;按照应划尽划原则,在市区主次干道、集贸市场周边等区域继续增划停车泊位,在2016年新建道路合理施划停车泊位,对原有不清晰的路内停车泊位进行出新。
6、大力开展背街后巷创建。在背街后巷修缮道路,增设下水道,采取市场化管理与城管执法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背街后巷的“牛皮癣”等市容市貌问题。
二、卫生保洁方面
1、坚持主次干道和背街后巷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精细化。对城区各主次干道坚持实施每日两普扫(辅以机械化清扫)、全天保洁的作业模式,建立了扫、运、保、管一条龙作业链条,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立体化的环境卫生管理格局。加强对背街后巷卫生的投入力度,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
2、完善市区路段长责任制,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区城市管理路段长责任制的通知》,在2015年43条市区主次干道实施路段长责任制的基础上,新增20条路段,实现中心城区主次干道路段长责任制工作全面覆盖。出台《宣城市市区路段长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对路段长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双月考核。
三、公共秩序整治方面
(一)交通秩序整治方面
1、进一步完善市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完善市区道路的隔离设施,规范人、车各行其道。完善市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标志标线清晰、醒目。在市区符合条件的路口设置非机动车、行人过街遮阳(雨)棚。
2、开展市区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从市公安局各警种部门抽调人员参与市区交通秩序管理,落实包保责任制,提高路面见警率,适时组织开展市区交通秩序突击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市区交通秩序。
3、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招聘了88名文明劝导员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开展交通劝导工作;组织建立了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志愿者、市区两级开发区企业职工志愿者、记分驾驶人志愿者参与的三支文明交通志愿队伍,在市区常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工作。
4、提升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素质。每月组织出租车驾驶员开展培训,教育广大驾驶员文明开车、热情服务,提高出租车驾驶员行车素养,营造规范有序、服务优质的出租车市场环境。利用印发致驾驶员一封信、编印文明创建宣传册等开展创建宣传教育,提升公交、出租车驾驶员素质。
5、加强驾驶员违规违纪行为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运营出租车驾驶员的稽查和处罚力度,对不打表、拒载、车容车貌不整洁等重点问题进行严厉查处。继续开展市区出租车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奖举报以及出租车暗访工作。举办市区违章出租车驾驶员培训班,集中约谈违章驾驶、被群众投诉的公交车驾驶员,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安全驾车。
6、树立先进宣传典型。继续开展宣城市区公交车、出租车行业“文明服务之星”评比活动。深度挖掘公交车、出租车行业的先进事迹,通过报纸、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报道,掀起向先进典型学习的热潮。开展微笑服务活动,创建公交微笑服务示范线路,以点带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二)开展摊点群自治管理方面
按照“主街道严禁,次街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的总体要求,采取分类疏导、分级服务、定时经营的方式,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总量控制,分步实施,设置一批流动摊点疏导点,重点对修车、修鞋、擦鞋、卤菜、瓜果、早点、烧烤、小百货等摊点进行规范,实行摊群长负责制的自治管理。科学设置市区季节性农副产品直销点。对不在规定时间、不在规定地点、不规范经营的流动摊点加大教育和处罚力度。
(三)规范农贸市场经营秩序方面
1、加强市场外部环境整治。全面推进“门前三包”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加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放管理,做到市场外部无乱搭乱建,无乱披乱挂,无乱停乱放,确保市场周边井然有序。
2、加强市场内部环境整治。要求市场主办方和管理者配齐管理人员和卫生保洁人员,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做到无占道经营,出口和通道畅通,地面干净无污水,垃圾随产随扫随清理,市场内部整洁有序。
四、环境美化方面
1、提档升级公益广告。委托市国画设计院对主干道公益广告布点工作进行设计,力求公益广告设置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体现宣城地方特色。
2、开展市容“清废理线”专项整治。规范设置城市“家俱”,推进电话亭、报刊亭、果壳箱等减量提档,加强周边环境卫生管理,禁止乱披乱挂、乱堆乱放和悬挂有碍观瞻的宣传品。维护出新市区交通岗亭、城管便民服务亭。规范市区道路交通指示牌,清理主要街道废弃杆线和私自设置的各类指示牌及广告牌。加强城市公交、出租车站台维护和保洁,保证设施完好,公益广告发布规范。
五、工作机制方面
1、坚持部门联动。为充分发挥市直职能部门在创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教体局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8个专项工作组和4个系统文明委,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动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管理、交通秩序整治、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截止4月底,各组委共出台2016年专项工作方案19个,各项工作正深入、有序推进。
2、坚持督查督办。制定了文明创建立体式督查方案,实行市创建指挥部、市委督查组、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文明市建设办公室、市区八组四委等分层开展、多方参与、定期开展的常态督查,并对督查问题及时交办。同时,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采取交办通知单的形式,交由相关责任部门限期整改落实,并坚持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查回访,持续高压推进创建。
3、坚持考核测评。完善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定期对文明城市创建指数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测评,发布测评通报,促进整改落实。每两月定期开展对市区10个街道的创建专项考核和对所有县市区的专项检查,着力营造比学赶超创建氛围。
4、坚持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干部入户活动,以社区为单位,将市区所有网格全部安排市直、区直单位联系,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及社区党员联系包保户全覆盖。通过每季度一次的定期上门走访,宣传创建工作、传播核心价值、了解社情民意、一线解决问题。开展文明创建网络在线访谈,开展网络“文明创建大家谈”有奖活动,开展“网友看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网友正面发声参与。全面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路段长责任制,健全业主委员会、“网格管理委员会”、楼栋长等基层创建组织,广泛开展社区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为文明创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六、经费保障方面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除按照既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的创建项目,2016年,市财政新增3534万元用于新增55个创建项目的推进。宣州区、市开发区也在2015年基础上,大幅增加创建投入。
七、倡导文明新风方面
1、用好宣传阵地。制定专项宣传方案和媒体曝光办法,在市属主要媒体设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行动》、《文明创建曝光台》专栏,褒扬先进,鞭策落后。编印《宣城市民文明手册》、《文明花开满宣城》宣传册,用于干部入户宣传。实施社区、生活小区创建宣传栏全覆盖计划。各新闻网站设立专题网页,各论坛持续开展大家谈和有奖知识问答,创建工作知晓率大幅度提高。开展公益宣传作品征集、表彰活动,推进核心价值观24字进单位屏保、进学校班级等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公园、广场,弘扬正能量、凝聚精气神。
2、落实“红黑榜”制度。利用各种多媒体广泛公布“红黑榜”,推送至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市政务服务中心运用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展示诚信“红黑榜”,市文明市建设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宣传部、宣城日报社、市广电台等单位扩大诚信“红黑榜”发布范围,提高知晓度,增强共识,凝聚力量。扎实开展月评好人活动,建设好人事迹展示一条街,组织多种形式的道德模范和好人交流活动,真诚打造好人宣城品牌。
3、推进守信优待和失信惩戒。在产品质量、企业信息公示、食品药品安全、住房建设、环境保护、税务、银行、金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制定守信优待政策和失信违法惩戒措施,加大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褒扬,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信贷支持、资金扶持、保证金优惠、优先办理资质评定、简化程序等。在重点领域加大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采取降低信用等级、限制市场准入、减少授信额度、行政处罚等措施硬性惩戒。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办复类别:B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系人:高运国
联系电话:0563—3022680
宣城市文明市建设办公室
2016年6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