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凤琴——泾县泾川镇城北社区

发布时间:2015-04-04 10:54 来源:市妇联 浏览:
【字体大小:

    “要问我们这里谁最孝老爱亲,就属伍凤琴!”,无论谁走到泾县城北社区去提谁最孝老爱亲的问题,居民们都会告诉你同样的这句话。

    伍凤琴,女,1969年出生,泾县城北居民。由于夫妻双人均下岗,家境较为贫困,正值中年的她本可以选择外出务工等二次就业的机会,但是她毅然而然地放弃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个家更需要她。她的婆婆患有精神疾病并导致了长期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儿媳的伍凤琴一直伺奉婆婆身边,为婆婆穿衣喂饭、端茶送水。在伍凤琴的细心照料下,老人总是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总是梳着清清爽爽的发型,不知情的人,真看不出这是一个患有二十多年精神疾病的病人。2012年,婆婆终因年岁较高,瘫患卧床,这一次连大小便老人也不能自理,无数次的小便失禁,她不厌其烦,什么时候弄湿了,什么时候换上干的,从不让婆婆睡在尿湿的被窝里。瘫患在床的人总是保持一种姿势,身体皮肤容易长疮,不及时清理会越发严重,伍凤琴便每天不定时地为婆婆翻身,使得婆婆虽然长期卧睡在床,但是皮肤没有一点生疮,并且每天坚持用热水为婆婆擦洗身体,真的是从吃喝到拉撒,从擦身到换洗,无微不至,一直到婆婆离开人世的那天。

    2003年,公公患上了脑溢血,一度卧床不起,在她的照料下,老人渐渐好转,但是2010年,公公又患上老年痴呆症,对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讲,更是血上加霜,因为家庭需要经济来源,她的爱人在一家工厂里打工,通过自己的辛劳赚着仅能养家糊口的微簿收入,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她。因此,在照顾婆婆的同时,她还肩负着照顾公公的重担。在公公患上老年痴呆症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跑得无影无踪。她除了伺候身患精神疾病的婆婆,料理家务,还要到处寻找公公。

    2009年,年迈九十的祖母因为摔断腿,生活不能自理,照顾祖母的重担又压在了伍凤琴的肩上。身负照顾三位老人的她,终于累倒了,腰肌劳损、双肾结石、高血压一并而来,把这个本该是年富力强的中年女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明天。

    有人说,命运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那么伍凤琴的命运是什么,她的生活里除了对三位老人的长年照料,还有什么?2010年,她的爱人因为长期从事重体力工作,导致腰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后在家静养。唯一能为家庭创造经济来源的人,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选择轻便的工作,也致使家庭收入下降,本来就需要精打细算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天都塌了,无论从经济收入,还是家庭成员状况来讲,都是难上加难。她是怎么度过的呢?她拉来一组商店扔掉的旧货架,支一支、搭一搭,卖起了日杂用品,靠挣个一毛两毛维持生计,连糊个口都困难,但是拿她的话说,“虽然只能赚点米钱,但是能照顾家里,总要好一些”。她起早贪黑,忙完公公、忙婆婆,忙完婆婆,忙祖母,洗衣做饭,还忙里抽空去进货,一辆破得放在路边都没人捡的自行车,她就这样摇摇晃晃地骑了十多年。每每问她,这样的生活,你苦不苦?累不累?她总是淡淡地说,“有点累,但是不苦,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应该做的。”家人经常说,如果没有她,这个家就散了,就乱了,就难了。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万善良孝为先”,在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孝老爱亲是传承了几千年以来的一种美德。在古代有许多孝老爱亲的故事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今天也涌出了一些孝老爱亲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伍凤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离不弃,自始自终,任劳任怨,乐观向上,用真心和爱心编织成一个温暖的家,用恒心和耐心诠释着什么叫“孝老爱亲”。她的贤孝美德、无怨无悔成为一方楷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都要学习的精神榜样!伍凤琴本人去年九月份被评为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