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沙镇黄土坎村葛里村民组,有一对普通的家庭,却用不普通的人生经历诠释了生活和家庭的真谛,留给了我们真情和感动。现今方明金同志和姚秋梅同志都已经年近八旬,他们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弘扬美德,深受周围村民的一致好评。
一、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老夫妻中男的叫方明金,今年87岁,女的叫姚秋梅,今年86岁,两人结婚已经有68年了且都耳聪目明,身体抖擞,他们婚后一共孕育了九个男孩,其中八个都已成家立业,坐在竹篓中的是他们最小的儿子——43岁的方良宝。事情还得从1970年的12月份说起,当时姚秋梅怀孕8个多月,突然高烧不退,经当地赤脚医生诊断她患的可能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保性命被迫使用了大剂量的药物。次日晚上随着一阵阵疼痛,几小时后一个男孩早产了,当时没发现婴儿有什么异样就养育了,但养育到三岁时小良宝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更不会自己吃饭,常有无意识的动作且四肢僵硬。怀着忐忑的心夫妻俩带着儿子到当时的驻绩溪上海瑞金医院,确诊是药物导致的严重后遗症,无药可救且孩子终生生活不能自理。想想医生的话语,再面对自己活生生冲他们笑的儿子,当时他们就坚定了一个信念,不离不弃尽夫妻俩自身的努力把残疾儿子扶养成人。
是这个决定,使方明金夫妻俩付出了平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儿子除了会吃喝,啥都不能也不会。一大家人还要生活,孩子多还小,自己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农活,夫妻俩想了很多办法,小的时候把他放在木头做的坐框里。渐渐身体的长大, 那个坐框渐渐坐不下了,专门请木匠定制了一个特别大的坐框,可能坐框太硬冬天太冷小良宝就天天哭。夫妻俩就想到了在装稻谷的竹篓,里面放个小板凳,下面用稻草和破的衣服垫起来,第一次坐在竹篓中的这种新鲜感和舒适感,使得儿子手舞足蹈冲着他们嗷嗷的叫着笑着,表示很满意。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他们都胸怀一颗感恩之心,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勤俭持家,弘扬美德
老夫妻俩一直自力更生,勤俭持家。从不向政府要救济,向儿子们伸手要钱。老人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夫妻俩养了近四十的母猪,以多赚钱贴补家用。至今老夫妻还种六分田的稻谷和三分菜地。今年还养了二头猪还有一些家禽。当问及老人有何困难时,老人却平静的笑着说:“现在共产党政策真好,我们三人都享受低保补助,同时我们夫妻享受新农保补贴,儿子每年也有残疾补助,全部加在一起也有近八千元的收入,我很知足,只想身体好些活到百岁。”
孩子小时,夫妻二人还年经, 从竹篓中抱进抱出还省力,随着儿子的长大以及夫妻二人年龄的增长,抱进抱出真不是件简单的事,都是夫妻二人轮流。目前身高1.65米,体重最重时有50多公斤,由于长年累月的坐着不动,四肢已经严重畸形萎缩,体重也降至35公斤,而夫妻俩现已是耄耋老人,每天还是不厌其烦,坚持不懈的给他穿衣洗漱喂饭,清理大小便,每天从竹篓中抱进抱出至少十次,一年不少于3650次, 从方良宝四岁时坐竹篓算,至今至少有135000次。由于良宝智力严重障碍,大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无论三九严寒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清洗四次衣裤是妈妈姚秋梅必修课,清洗完毕后再用开水泡,在他家里根本闻不到异味四十多年算下来洗洗刷刷也有60000余次了,家里的家具虽然很简陋、陈旧,但老人收拾得很整洁。
方良宝今年已经43岁,这是老夫妇俩四十三年的坚守,用美好的心灵再次诠释了爱心、善良的真实含义,谱写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曲颂歌。面对病患,是逃避,是利己,也许会有多种选择,每种选择,也都会找出各种理由,然而正是由于老夫妇俩这种天性的爱心和善良,愈加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四十三年的坚守,用实际行动再次续写了坚忍不拔的壮举,成为中华民族勇敢坚强的生动写照。面对骤然来临的灾难,不抛弃,不放弃,敢于直面艰难困苦,做到一时容易,长期坚持确实很难。正是这种默默的坚持,愈加凸显出人生的壮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35000加60000多次,这不是一个天文的数字,更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这是一种不离不弃的信念坚守,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守,才使得这只小竹篓充满了亲情的大爱;这看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但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这里面充满了亲情的挚爱,它没有轰轰烈烈 ,惊天动地,只有平平常常,平平凡凡,而正是这种的生活润物于无声,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间大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