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宣城海关、国检和无水港作用,力争到2020年,市域企业本地报关报检率超过90%。加快建设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积极申报国家内陆二类开放口岸,力争建成2—3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全方位对接互动,完善与苏浙沪沿海沿江口岸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快融入“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口岸通关协作机制,做好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试点准备,提高通关便捷化程度。积极引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外商投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境外展示平台建设,探索设立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开展展览展示引导基金,加快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支持企业自建海外运营中心、海外营销渠道或并购销售网络。加快外贸企业主体培育,健全市县两级外贸企业孵化培育机制,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分别力争孵化1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进出口企业集团,不断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