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加入G60科创走廊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明思路。宣城撤地建市迟,院所资源少、人才匮乏、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创新指标在G60九城市中排名靠后,并有很大差距。在G60科创走廊建设上,宣城不具备与其他八城市拼投入的条件,也不具备开展原创性研究的能力,只能立足自身实际,集中有限财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着力推进大院大所合作、招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充分抓住G60科创走廊战略机遇,打造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
二是放狠话。宣城市科技创新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理念的差距。为了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科技创新认识,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上升到政治站位高度,明确指出“不抓科技创新的领导,就是不称职的领导”。市政府公开表态,“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确保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在具体工作上明确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对接一家以上中科院所机构开展合作;至少要引进一家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创业,把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并按月通报调度。
三是出实招。宣城市财力并不宽裕,但在科技创新上既舍得又真干,设立了10亿元科创团队招引基金、2亿元工业发展引导基金、1.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3000万元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对人才团队在宣城的创业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的扶持,对一些特殊的人才项目,可以“一事一议”;对大院大所在宣城组建的创新平台,三年可补助1000万,有特殊贡献再予以重奖,通过政策激励人才来宣创业,促进科技成果来宣转化。
四是大手笔。为打造G60科创走廊建设标志性工程,宣城投资百亿元建设宛陵科创城,利用合工大宣城校区、宣城职业技术学校科教资源,在校区周边规划3000亩用地按总部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进行布局,打造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四个平台和产业板块,并出台宛陵科创城专项政策,计划引进3000个以上高端人才、创建20个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招引100个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把宛陵科创城建设成为安徽南部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创业高地。项目一期工程今年10月竣工,目前70个科创项目登记入驻。
五是见实效。加入G60科创走廊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宣城市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全市与21家大院大所共建产业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与53家大院大所所对接产学研用合作项目267项;累计招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50个,引进创业资金8.07亿元,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20人,其中21个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安徽省第3位),18个团队创业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特别是,2018年9月,在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的见证下,宣城融入G60的首个科技项目“瑞梅孵化器”获得全国首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开创了G60九城市科技创新“一网通办”先例。
2018年,宣城市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26个城市第3位(国家治理周刊《对长三角26个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测评排名》发布);创新潜力居安徽省第3位(省科技情报所《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发布)。宣城市入选“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发布);广德、宁国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县”(科技日报社《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