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上午,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杜寿琴走进《百姓热线》直播间,接听群众提问和建议,与市民进行热线交流。
热点问题
本期栏目的主题是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解读。就业是民生之本,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市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杜寿琴:我市实施的残疾人就业扶持项目对象是,具有我市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在就业年龄段已经就业创业或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主要有以下扶持项目:
1.创业扶持补贴。对残疾人个人及其家庭通过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零售、修理、餐饮、盲人医疗按摩、电子商务、网络电商等各种形式进行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3000元。原则上省级残疾人就业专项资金扶持累计不超过2次,确需继续扶持的,从市县级残疾人就业资金中给予扶持。
2.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补贴标准不低于5000元扶持补贴,具体补贴数要根据项目投资额度、项目规模和吸纳残疾人就业人数等综合情况确定,体现合理性、精准性。(省级补助不超过3年)
3.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补贴。对符合扶持条件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可在场地租金、无障碍改造、生产设备、辅助器具购置、残疾职工社保费用以及运行费用等方面给予不低于3万元的年度综合补贴。(省级补助不超过3年)
4.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补贴。用人单位(不含已享受残疾人集中就业税收优惠的企业)超过省政府第165号令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与残疾人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报酬,根据上年度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月平均人数,按每超比例1人不低于3000元给予用人单位奖励补贴。
5.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对象:具有本省户籍、持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处于就业年龄段(男性16-59周岁、女性16-54周岁)的残疾人。主要内容:
(1)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面向有就业需求的未就业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新录用残疾人等开展。(2)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面向已就业残疾人开展,包括在岗、转岗和晋级培训等。(3)创业创新培训主要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开展。(4)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主要面向农村残疾人开展,培训内容以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为主。(5)专项技能培训主要面向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主要包括辅助性就业培训、新行业新技能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能培训以及其他特色培训。
热点问题:
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需要社会、政府和残疾人自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关于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有哪些?
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晔: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主要有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集中就业等形式,这其中:
1.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这里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人员,或者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2. 辅助性就业是指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报酬和劳动协议签订等方面相对普通劳动者较为灵活。
辅助性就业机构要符合相应条件:
1、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可以是依法在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也可以是独立法人单位附设机构(以工农疗、庇护工场或车间等形式存在)。
2、安置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三类残疾人不少于5人。安置的残疾人应在法定就业年龄段内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重度肢体残疾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肢体残疾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肢体残疾军人)。
3、具有相对稳定的劳动生产项目,且至少已开展劳动生产6个月以上。
4、与安置的残疾人或其亲属签订了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合同或相关协议,其中,签订全日制劳动合同的,应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5、残疾人日工作时间不少于3小时或者周工作时间不少于15小时。
6、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支付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1/4的劳动报酬。
7、具有适合残疾人工作、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具备较为完善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8、配备一定比例的专门服务人员。安置精神残疾人的,需安排有专(兼)职精神科或相关业务能力的医生进行管理。
残疾人集中就业是指用人单位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且符合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职工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残疾职工不少于10人(盲人按摩机构为不少于5人)等条件。
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增值税即征即退: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由各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还有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还有减征或者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除了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拓宽人才来源、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等各个方面。安排残疾人就业也展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包容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提供合理的就业机会,保障了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利,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帮助实现残疾人的持续、稳定就业。
热点问题
关于今年市政府47项民生实事中涉及残疾人教育和托养服务的惠残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
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晔:好的,首先说下残疾人教育有关的高等教育阶段及中等职业教育残疾学生资助项目。高等教育阶段的资助对象是指各类依法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残疾大学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残疾毕业生(含自考生);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资助对象指各类依法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院校)残疾学生。且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入学前户籍为本省。
(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资助标准为:高等教育阶段资助标准为全日制在校专、本科生每人每学年 1500 元, 研究生每人每学年 2500 元。成人高等教育残疾毕业学生(含自考生) 在取得学历证书后,专、本科生4000 元和研究生 5000 元的一次性补助(同等学历只资助一次),若继续高一级学历深造取得学历证书的再一次性资助 1000 元。中等职业教育残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1500元。
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由本人或监护人填写《安徽省残疾大学生资助年度申请审批表》《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残疾学生资助申请审批表》。
2.安徽省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3.身份证或户口簿。
4.学生证或当年新录取的《入学通知书》,国家承认学历的院校颁发的成人高等教育(含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民生实事项目,救助对象为:处于就业年龄段(年满16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的持证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优先保障重度残疾人。具体服务类型和标准为:寄宿制托养服务,指采用24小时集中居住和照料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托养的服务;日间照料托养服务,指采用在社区就近、就便日托的照料模式,为残疾人提供托养的服务:居家服务,指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机构,以上门的方式为分散居住在家庭中、不适宜或不愿意到机构中、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的服务。补助标准为:寄宿制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0元、日间照料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居家托养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
热点问题:
我们知道,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其残疾类别、残疾等级的合法凭证,是残疾人依法享有国家和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依据,残疾人证的有效期是10年,我市如何加强残疾人证的动态管理?
市残联综合科负责人邹先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和《安徽省残疾人证发放与管理办法(修订版)》规定,残疾人证发放坚持申领自愿、属地管理原则,由县级残联负责残疾人证的申办受理、核发管理工作。为做好残疾人证动态管理,我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开展到期换证提醒。各县市区残联定期查询残疾人证管理系统,对残疾人证临近6个月内到期的名单予以梳理,及时下发各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组织上门核实,并送达《残疾人证到期通知单》,提醒并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到所在县市区残联换证。
残疾人证到期后未及时换证将影响惠残政策享受,在此,郑重提醒广大残疾人及家人,在接到残联或村(社区)下发送达的残疾人证到期换证通知后,要高度重视,及时前往所在地县级残联办理换证手续。
二是开展上门办证服务。对一些确实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我们要求县级残联协调医学评残机构,定期开展“上门评定”“集中评定”等,切实减轻残疾人群众负担。
三是开展证件逾期清理。对残疾人证到期经提醒后仍逾期1个月以上不换证的,由县级残联对其残疾人证暂时冻结处理、冻结期间暂停享受惠残政策;对逾期6个月后仍拒不换证的,由县级残联按残疾人证管理办法规定给予强制注销。
四是开展信息数据比对。市、县残联定期与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信息数据比对,特别是对一些死亡残疾人信息,经核实后,按程序予以注销。同时主动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惠残政策宣传,县级残联对新办证、到期换证、残疾等级变更的残疾人,在领取证件时随同发放政策告知单,进一步提高惠残政策知晓率。
刚才说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在这里也作一个宣传。
政策保障范围为: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范围。具有安徽省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在四级以上(含四级),纳入低保或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户除外)中的残疾人。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具有安徽省户籍,持有残疾人证,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
保障标准: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市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为每人每月86元。
申请程序:由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个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委托他人或由所在的村(居)民委员会代为申请。
申请材料:残疾人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要如实填写《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审核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审核表》,同时提供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残疾人证及复印件、银行卡及复印件,困难残疾人同时提供困难证明及复印件。
办证咨询电话:
宣城市残联:0563-3029610 宣州区残联:0563—3035143;
郎溪县残联:0563—7015812 广德市残联:0563—6042211;
宁国市残联:0563—4017183 泾县残联:0563—5022709;
绩溪县残联:0563—8162291 旌德县残联:0563—8604005
来源:听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