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生态宣城 > 文化宣城 > 承历史 > 人物风采 > 古代人物

贡师泰

发布时间:2021-04-20 08:53 来源: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浏览:
【字体大小:
文名优于政事的贡师泰
李青凡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人。他的祖父和父亲贡奎皆为饱学之士,可谓家学渊源。他自幼天资颖慧,喜读经典著作,嗜习古诗词。天历二年(1329)由国子生登进士第,出任安吉路(今浙江湖州境地)太和州判官和徽州路丞;辟江浙行省掾史,调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治行业绩江浙第一。后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历任翰林侍制、国子司业、监察御史、吏部侍郎,迁兵部侍郎。授两浙都转盐运使,历户部尚书,转漕闽海。至正二十二年(1362)召为秘书郎。

师泰在治政业绩和诗作方面,远远超过他父亲贡奎。据元史贡师泰本传称,他在任江浙行省丞相和两浙转运盐使期间,对辖地派遣差役,征收赋税、粮食和行管盐务方面,首先联访民众,做好实际调查工作。然后按“其贫富而高下焉,数十郡贫者,赖以稍苏,豪富深妒之”《元史·贡师泰传》。概意是说,按当地被征者经济实际情况,决定征收份额,按时交付完成上缴任务,但遭到富商们极力反对。在盐运征收上,他采取的方法是“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概意是说革除陋习陈规,趋于公道,征集赋税,以闽盐换粮食转运京师供朝廷敷政之需。这样一个为民着想,廉洁公干的官员,在封建统治社会中是罕见的。

他在绍兴路推官任上,对狱政的治理和科刑方面,着重于调查研究,以证据和事实取决于审判和量刑的高低。时绍兴府白洋港有一大船飘落岸旁,并有篙橹靠船边,有一高姓富商雇史姓伙计等二十多人于海滩取盐卤,为借用该船篙橹,见船舱内有死尸2具,吓得离去不敢言。后来,被徐姓告发,说史等劫货杀人。这样一来,高、史主雇等统统被收入死牢等待秋后决审。该案经师泰调查取证后,得知原死者系其同乡一沈姓船商劫货所为。高、史等冤案终大白于天下。故史称:“吏治行为,诸郡第一”。

贡师泰同时又是个著名诗人,史上记载他性情倜傥,状貌伟岸,符合诗人的气质。《元史》本传说他“以文学知名,而优于政事”。

其文学功底深厚,著作颇多。著有《东轩集》、《晚斋集》、《在遇集》、《诗经补注》等。时论说他“承家学,又早游上庠,受业诸公间,故其学问培植甚厚”(《海于县志》)。又说他“痔格高雅,虞扬范揭之后,亦云晚矣”。至正年(13421368)后期,由于张士诚、苗蛮与朱元璋部战乱连年,徭役赋税,横征暴敛,民众流离失所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兼有黄河决堤,浮尸枕野,民众痛不欲生。面对此,他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给予无情的鞭挞和揭露。在《河决》一诗中写道:

浊浪近翻雪,洪涛远舂天。

人哭菇蒲里,船行桑柘颠。

丁男往北走,老稚向南迁。

诗中可见百姓流离失所,泪雨漫天与家诀别的惨景,已到了怵目惊心的程度。继之又吟出:

昨闻山东饥,斗米值十千。

即今江南旱,骨肉皆弃捐。

这一副丢儿鬻女、抛父别妻的“难民图”,简直是一把投向残酷的统治者和贪官污吏的锋利匕首,可这些墨吏们始终视为“恐是廊庙远,不闻道路传”的样子,仍然是麻木不仁。于是诗人只以一支投枪的笔,把一个熟视无睹,漠视民瘼的“吃皇粮不干事的”官儿们推到血淋淋的现场上,加以痛斥。他在《书河上成安驿》一诗中写道:

中原征需苦繁剧,江南转输严督责。

况今使者类狼贪,水陆鲜肥随口索。

致今编户疲差役,生计萧条徒四壁。

已将弱女纳官钱,更谴中男补丁额。

昔时河上几人家,今朝飘零竟无迹。

诗人笔下的成安驿却是座吃人的阎王殿,把家徒四壁的“弱女”、“中男”变成期货交质中的“官钱”与“丁额”。如此的官场说明在元朝统治下官儿们的昏庸腐政和贪官污吏所造成千村薜荔,十室九空的局面,己濒临岌岌可危、不可收拾的地步了。诗人缘此一度易名端木,此时的诗人流露出罢政归田的思想。如他在致《别友·亨侄诗》中说道:

嗣宗诸侄仲客贤,客路飘零雪满颠。

何日兵戈得休息,靼亭春雨共归田。

诗人希望家乡能够得到春雨,他与嗣宗后胤们共耕桃源。继之,在《述怀》一诗中更明明确地写出:

去年煮盐东海头,今年治粟来南州。

孤忠耿耿春秋月,两鬓萧萧白雪秋。

正为艰难思报国,岂因馈饷觅封候。

乾坤地望宽如许,把钓宁无一叶舟。

他哀叹元代统治者的社会“尘垢”,已到“宿尘”不可清洗的地步了。发出“归去来兮”,不再做官卖命的呻吟。至正十九年(1359),“自宁航海达闽,转漕京师。次年自闽浮海,归于海宁,卜筑于县东湖村,命其里曰“小桃源”(《海宁县志》)。诗人从政一生廉洁,清贫如洗,至正二十二年(1362)病故异乡,贫无葬身之地,幸得门生朱燧赠地数亩为“兆域而安之”。“朱氏围居之以祀祭”。其第十三世孙吏部郎中贡歙在《谒祖墓赠朱氏诗》中说:

我祖尚书陨海宁,朱家原是旧门生。

古云赐也全恩谊,今见朱家葬祭情。

明代刘伯温曾路过此地,手书“小桃园”三字,对这位元代历史上“名高一代,文照千古”的显赫人物以示敬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