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来到安徽省绩溪县,在高铁站前广场、城区路口、街道公园稍加留意便可以发现到处是“绩品”形象广告。“绩品”正是该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的一个徽菜公共品牌,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两山”绿色品牌。
绩溪山水旖旎,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自然山水孕育了品质出众的农特产品。绩溪又是“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徽菜之味,根在食材,山水土产,胜在绿水青山。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绩溪巧妙地将好山好水蕴育的“好特产”与徽菜“好味道”碰撞融合,精心打造“绩品”徽菜原材料公共品牌,大力推进“中国徽菜食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闯出了一条将绿色生态产品转化“金山银山”的“绩溪路径”。
为了让品质出众的“山水土产”走出去,绩溪县大力实施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工程,高质量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徽菜原料种植业类燕竹笋、香菇、山芋、南瓜等主导品种已形成规模,总产量5万多吨。养殖业重点发展绩溪黑猪、小黄牛、土鸡、兔子、山羊、石斑鱼、石鸡等,全县饲养绩溪小黄牛5800头,生猪年出栏8.23万头,全县年加工火腿5万多根;年饲养家禽20万羽,产量300吨。创新注册了绩溪徽菜区域公共品牌“绩品”,建立徽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到旅游消费品转化,现已开发山珍、畜禽、饮品等4大系列21个单品,绩溪火腿等5个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公共品牌推出1个月,线上线下达成4.3亿元产品订单。
为扩大“绩品”的市场影响力,绩溪县精心组织开发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引导全县绿色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徽都徽菜、徽和天下、瀚徽农业等企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徽菜原料生产。目前,全县徽菜食材加工经营主体达到60余家,全县30%以上农户加入各类合作组织,从事徽菜原料种养。徽菜产业呈现“一乡(镇)一品”区域化布局,并涌现一批品质鲜明的特色“绩品”品牌,如“徽绝”绩溪臭鳜鱼、“徽来菜”食材、“功绩堂”绩溪火腿、“瀚徽”山芋粉丝、“扬之源”燕笋干等,带动就业3万余人。
为了将品质出众的“绩品”产品变成“好味道”,该县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牵引工程,以此打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徽菜产业,发布20套徽菜团体标准,评选命名130道特色美食菜肴、十佳绩溪徽菜馆,在全国挂牌14家“绩溪徽菜馆”,7道菜肴入选首批游安徽“不得不吃”特色美食,获评“中国徽菜食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力显著增强。全县徽菜馆达722家,徽味小吃店153家,相关农家乐12家,有效实现了全县1.5万名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技艺提升、就业创业提质、收入水平提高。目前,绩溪县徽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5亿元,成为强县富民的优势特色产业。
“从好山水到好特产再到好品牌,我们正以打造‘绿品’品牌战略推动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特色‘绩溪路径’。”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介绍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