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阶段“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千万工程”、粮食安全和家禽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思路,统筹谋划乡村振兴项目。精准安排1243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落实项目134个,其中产业项目36个,占总资金的79.5%,其余部分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和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推进引领全区。我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包括5大片区、7个乡镇、54个村(社区),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工作开展等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为充分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区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和“成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建设要求,将资金项目根据片区建设需要,优先整合安排。结合“味美天下·蟹逅水阳”示范片区建设安排水产品保鲜项目,结合“古埠粮仓·枣来水东”示范片区建设安排农事服务项目,结合“山水杨柳·烟羽小镇”示范片区建设安排家禽养殖等项目,结合“皖苏边界·蟹香狸桥”片区建设安排稻蟹综合种养和水产品保鲜项目。共在五大片区安排各类项目56个、资金6610万元,占总资金的53.2%。
以出列村、脱贫户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全区。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资金使用管理要求,对全区13个出列村给予优先安排,其中中央衔接资金项目的70%都涉及出列村,三年来,全区共安排出列村各类项目28个。由于项目持续跟进,联农带农作用发挥良好,全区13个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产业带动,目前都达到强村标准,2022年平均收入达61.8万元,水阳镇吴村达113.1万元,预计今年全区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可达9%。与此同时,结合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和土特产需求,调整优化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的到户产业奖补政策,帮扶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帮扶标准进一步提高。如针对我区正在大力发展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宣木瓜产业,在安排两个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将种植宣木瓜补助的脱贫户、监测户到户奖补由每亩500元提高到1000元,并在9个乡镇29户脱贫户(监测户)开展种植示范。
以“五大振兴”各类示范建设引领全区。发展主导产业,引领产业振兴。2023年,财政衔接资金共落实各类产业项目36个,安排资金988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资金35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区粮食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助力基础设施,引领乡村建设。安排衔接资金1700多万元,助力全区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5个人居环境整治点和85个乡村道路改造提升项目。为持续巩固脱贫人口饮水安全成果,安排衔接资金410万元对全区乡镇8处农村安全饮水点进行改造提升。不断补齐全区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乡风文明,引领文化振兴。对水东镇前进村和祁梅村、文昌镇施田村、周王镇绿宝村等村,安排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到村项目10个、470万元。整治生态环境,引领生态振兴。如水东镇、洪林镇、周王镇净蓬村、杨柳镇兴洋村等生态环境部门确定的生态振兴示范镇和示范村。今年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安排项目20个、1483万元用于示范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高治理能力,引领组织振兴。水阳镇吴村、洪林镇宣茶村、杨柳镇兴洋村三个村是全市“走在前、创示范”活动示范村。今年这3个村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6个、获得项目资金690多万元,不断提高村级综合治理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