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一、长三角体育节。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体育部门联合举办的区域性自主品牌赛事活动。第四届长三角体育节以“绿色、健康、融合、共享”为主题,设置山水生态类、快乐时尚类、传统体育类等三大类别共21项赛事,由宣城市具体承办。2024年4月13日,在宛陵湖体育公园举行开幕式,11月15日,在绩溪县举行闭幕式。期间,共有来自长三角地区的5万名运动员参加各项赛事,累计吸引游客约40万人次,带动消费约6.8亿元。
二、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两清零”。全市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实现无研发活动“清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实现无研发机构“清零”。
三、“诚觅宣城合伙人·高校行”。2024年,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先后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186所高校开展对接洽谈、招才引智等活动,诚觅宣城高质量发展合伙人。
四、国家级改革试点3项、省级试点2项。2024年4月,市委深改委印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国家级改革试点3项:深化媒体融合改革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长三角船舶检验通检互认试点、深化榔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省级试点2项:推广多部门“证前指导”改革、推进驾培监管服务平台与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考试系统联网对接。
五、“综合查一次”改革。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对涉及多个行政执法主体的相关行政检查事项,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进行集中联合执法检查。通过梳理发布“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规范联合检查、查后处理、结果运用等,做到“一支队伍、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实现执法效率和服务效果双提升。
六、营商环境“七大提升行动”。2024年6月,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打造与沪苏浙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实施“政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创新试点、企业服务”等七大提升行动。
七、“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明确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加强整体设计,推动模式创新,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2024年度,确定企业准入运营、经营发展、注销退出和个人出生、入学、生活、退休等“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13个。
八、商品房“以旧换新”、老旧房屋“自主更新”。商品房“以旧换新”:支持城市居民家庭将其符合条件的普通商品住房通过评估价款方式出售给市属国企,然后从市属国企开发楼盘选购新建商品住房并享受一定的价款优惠,双方协议确定的房屋价款可直接抵扣结算。老旧房屋“自主更新”:按照“政府引导、业主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自愿申报”原则,对城区内建筑结构质量差、使用年限长、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房屋,由业主自筹资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通过原址拆除重建或异地重建、置换等方式实施“自主更新”改造。
九、房地产企业授信“白名单”。由住建、金融监管等部门联合组建融资协调机制,对符合五项标准、五项条件的房地产项目,纳入可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向金融机构推送。“五项标准”:项目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资本金到位;项目本身存在实际融资需求;项目剩余货值能够覆盖增量融资;项目公司不存在破产重整、查封冻结、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逃废金融债务等问题。“五个条件”:项目处于在建施工状态,或虽短期停工,但资金到位后可实现复工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项目有与融资额度基本匹配的抵押物;确定一家意向主办银行,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保障项目建设交付;预售资金未被抽逃挪用,或虽被抽逃挪用但已追回;已制定贷款使用计划和项目建设交付计划。
十、“医保钱包”。是医保部门给参保人开通的“资金账户”,与个人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相关联。职工参保人可将本人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其中,并可将医保钱包中的资金转账到已参保的近亲属医保钱包中,供其在参保地就医时使用。
十一、“长幼随学”。为方便多孩家庭上下学接送,市教体部门从2024年秋季招生入学开始试行“长幼随学”政策,在接受学校学位有空余的前提下,统筹安排义务教育学段子女同校就读,优先安排高中陪读家庭较小子女就近入学公办义务教育学校。
十二、磨盘山遗址。2024年3月,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评选发布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磨盘山遗址成功入选。该遗址位于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现存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于1970年因开掘新郎川河而发现,2015、2016和2023年先后进行三次校地合作发掘,共出土了602处遗迹,其中包括343座墓葬、77座房址、163座灰坑等,各类小件器物共4019件,涵盖了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瓷器、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等多种类型。考古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磨盘山遗址被正式确认为一处连续使用近4000年的区域中心性聚落代表性遗址,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文化演进研究的典型范例。
十三、农产品“宣上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商标由市农学会注册,是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业综合性区域公用品牌。对本市范围内生产的绿色化、优质化、可追溯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加工品,其生产过程符合国家、省市和相关行业团体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并符合“宣上品”产品高标准体系要求的,经专家组评审后,可授权使用“宣上品”品牌标志。2024年12月4日,“宣上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
十四、“智改数转”。是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简称,也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改造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十五、产业链专班“七个一”工作机制。即:每年制定一份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清单;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市产业链工作会议;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家沙龙活动;每月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议;每月主动拜访一次省产业链专班;每月开展一次外出招商活动;每月通报一次各产业链工作情况。
十六、“两江两廊、一屏四片”现代水网体系。2024年5月,市政府批复《宣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打造“两江两廊、一屏四片”现代水网体系和总体布局。“两江两廊”:以水阳江、青弋江、练江、郎川河为骨干框架;“一屏”:南部山区为生态屏障;“四片”:水阳江片、青弋江片、新老郎川河片和南部山区四个水资源一体化配置片区。
十七、“晋江经验”、“四到”做法。晋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总结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六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晋江,政府对企业和群众的办事要求,承诺做到“四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
十八、“强村公司”。指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或通过投资、参股组建公司实体或入股县、乡镇(街道)联合发展平台,以项目联建等形式统筹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
十九、“源网荷储”一体化。在电力系统中将电源、电网、负荷和电能储存等多个组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系统,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发展的需求。电源(源):包括传统的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各种发电方式;电网(网):电力系统中的输电、配电网,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电荷(荷):指电力系统中的各类用户,包括工业、商业、居民等;电能储存(储):主要指电池、超级电容等储能设备,通过储存多余电能,平滑电力波动,应对电力系统的瞬时需求。
二十、“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十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由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十二、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2024年10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方案》明确,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二十三、农村30分钟医疗急救圈。依托县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体系,由牵头单位建设农村医疗急救点,形成“县级医共体单位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县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建设单位急救站点+村卫生室急救哨点”的城乡融合区域急诊急救分级体系,确保医疗人员30分钟内抵达救援现场。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设立城区急救分站24个、农村医疗急救点17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