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离开家,养老也能很专业!”——在宣城,一种名为“嵌入式”养老的新模式正悄然改变老年人的生活。通过将专业养老服务“嵌入”社区,老人们既能享受熟悉的邻里环境,又能获得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日前,记者深入宣州区、宁国市实地探访,亲身体验社区“嵌入式”养老新模式。
养老服务内容更多元
走进宣州区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的空间内,日间照料室、中医理疗室、心理咨询室、舞蹈室、老年食堂等功能分区一应俱全。在服务大厅,80岁的李必才老人正和同伴们围坐畅谈,他满是感慨地说:“这里环境好、服务周到,还能经常见到老邻居老朋友,日子过得很舒心!”
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中心是宣州区首批省级示范性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之一,2022年10月投入运营后,迅速成为周边老年人的“宝藏地”。据运营负责人李琴介绍,目前机构接收了7位全托的失能老人,为他们提供一站式的托管和护理服务。“我们会帮这些老人清洁、洗澡,提供餐食,做康复训练,还会针对他们的身体情况组织开展文娱活动,比如手指操教学、手工制作等等,以此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李琴还提到,与传统养老机构的封闭模式不同,“嵌入式”养老更具“烟火气”。“我们的活动区域是面向社区开放的,周围的老年人平时比较喜欢聚在这里,打打牌、唱唱歌,非常热闹。”据了解,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中心每日吸引数十名老人参与棋牌、书画、舞蹈等活动,形成了“机构照护+社区活动”的双向互动。同时,通过组织健康讲座、义诊等公益活动,将服务延伸至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居家老人,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每到饭点,附近的老人们便结伴而来,到老年食堂“刷脸”就餐。可口的菜品和新鲜的食材让“老食客”蔡佩霞连连称赞:“我一个人在家住,烧饭不好烧,到这里来吃,方便又热闹,而且都是一些家常菜,很合我口味。”
得益于“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在福康通碧桂园养老服务中心用餐的老人可享受阶梯式补贴:60—69岁每餐补1元,70—79岁补2元,80岁以上补3元,特殊困难群体叠加1元优惠,90岁以上免费就餐。该中心还额外每餐再补贴1—3元,使老人用餐成本降至2—6元。“我们食堂严控食材品质,提供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饭菜,日均服务60余人次。”李琴补充道。
养老需求导向更精准
在宁国市南山街道南河社区,成立不到半年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已成为当地老人的“第二个家”。书画室里,几位老人挥毫泼墨;练歌房中,皖南花鼓戏的旋律悠扬回荡;舞蹈室内,一群“银发学员”正跟着老师翩翩起舞。
“我们聚焦高龄独居、有康复需求以及缺少家庭照料的老年群体,为他们提供全托、日托和上门服务,全方位兼顾生活保障和精神需求。”该综合体负责人余泳介绍。目前,该综合体设有床位47张,吸引了26名全托老人入住,并配备了10余名涵盖护工、护士、厨师等工种的专业护理人员。“这种模式更贴合老年人实际,满足了他们‘原居安老’的照护理念,近期咨询人数不断增加。”余泳说道。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留意到综合体内适老化改造细节满满:走廊沿途皆是软包扶手,转角处安装防撞护角,地面全部采用防滑涂层,每个房间都连接了智能服务平台,配备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紧急呼叫系统、雷达报警系统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综合体不仅配备专业护理员轮班值守,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血压监测、康复指导。78岁的张永富老人是这里的全托住户,提起这种“医养结合”的健康服务,非常满意:“身体哪儿不舒服,都有专业人员悉心照料,让我们这些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心里很踏实!”
除健康服务外,南河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还提供贴近生活的各项服务,拓展了理发、缝纫、维修等功能。通过打造生活化场景,切实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琐事,既聚集了“人气”,又增添了浓郁的人情味。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贾婷姝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24年已完成221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8个。
从养老院到“家门口”,不仅是空间距离的“近”,更是情感与服务的“暖”。当政策支持、社会参与与老人需求精准对接,“夕阳红”的幸福图景便愈发清晰可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