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389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对419公里农村公路进行提质改造、新增40000个城市停车泊位……这是一份属于2025年的民生“大礼包”。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2025年我市将实施30件民生实事。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民生实事既有新意又贴近民心。
30件民生实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这些实事主要分为10大类,包括促进就业类2项、社会保障类2项、困难群体救助类7项、教育惠民类3项、交通出行类2项、卫生健康类3项、环境保护类1项、文体服务类2项、城乡建设类5项、公共安全类3项。
这些民生实事中,既有市民熟悉的“传统项目”,也有符合近期热点的新项目。
老项目继续保留。比如,放心家政行动、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安心托幼”行动、健康口腔行动等,我市之前已实施,今年将继续施行。
新项目切合热点。建设线下实体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农村幸福院、实施中小学生阳光体育促进行动、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为七至九年级适龄女生提供国产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服务、开展药械妆抽检等6项。
更多项目聚焦普遍受益。实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困难残疾人康复救助、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出生缺陷防治提升、适龄女性“两癌”防治、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工会驿站增能提质等10项民生实事。
16件实事常态化
与往年相比,今年实事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数量减少,并不代表质量下降,反而更是追求将民生实事办实、办细、办到群众心坎里。
往年多项被列入的民生实事今年“不见踪影”,并不是被取消,而是我市将这些事项作为常态化工作事项进行推进。
记者了解到,实行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一次办理、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严打电信网络诈骗、巩固菜市场整治和改造提升等16项工作,仍由各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市民依然可以享受民生实事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30分钟大课间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新增的民生实事中,有一项属于教育类别的实事,备受关注。那就是实施中小学生阳光体育促进行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具体推进措施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上午、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落实课间15分钟,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以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就已开始实施15分钟课间时长,落实30分钟大课间时长。同时,为了保障学生户外活动的安全,多所学校采取了应对措施。如学校采取分年级错峰上下楼、在不同场地开展活动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运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