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生态宣城 > 文化宣城 > 观民俗

跳五猖

发布时间:2023-02-13 11:57 来源:市文旅局 浏览:
【字体大小:

跳五猖是古代的一种民间祭祀神舞。据《清人笔记》载:朱元璋征陈友谅,梦阵亡士卒请求抚恤,乃命江南百姓家造“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受伍”而纳供。此乃五猖神来由之一。南宋至民国祭祀张渤渐盛。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纂《建平存稿》已见录,梅渚镇祀张之《跳五猖》并一直传承至今。

郎溪定埠的五猖神会是用舞蹈的形式表现跳神,同时去掉面目恐怖形象,代之以各尊神威严的面具。《跳五猖》将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相互配伍,形象地运用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上,藉助巫、傩、道、释的表现形式,通过全仪演绎,以祈水患平息,国泰民安。此仪堪称汉民族古代民间信仰祭祀的“活化石”。《跳五猖》于2006年12月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1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猖神是取“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青、黄、赤、白、黑)而形化成像,诸神中又配以“判官神”(主生死),“土地神”(主五谷丰歉)、“道士神”、“和尚神”(主消灾降幅)。

前神(即五猖)为“正身”,后四神为“副身”。正身五猖的形象是:东方神青脸,南方神红脸,西方神白脸,北方神黑脸,中央神黄脸,全系木雕面具,戴盔披甲,头插雉尾,背插威武旗,双手持长刀。副身四神的形象是:土地、判官的面具及其装束与戏剧形象同。判官手脚有铜铃,双手拿两束纸码。土地一手执拐杖,一手拿拂尘。道士、和尚的面具也是套戴的木雕面具,和尚青光头,笑脸露齿,宽服大袖,颈挂佛珠,手拿大白纸摺扇。道士头挽束发,身披道袍,一手执念珠,一手执佛珠。

《跳五猖》的表演一般在广场进行,中设香案,供祠山神牌位,9张大方桌按圆形排开,请诸神站立方桌上,一队(10-20人不等)武士装束的舞叉者,分别排列诸神两侧。祭神开始时先由领祭者“门师”取公鸡1只,手拧鸡头,将鸡血分别滴在诸神跟前。

“门师”退下后,即由持叉者开始舞叉,配以小锣鼓伴奏,有单舞、对舞、群舞等环节。舞毕,跳神开始,诸神由桌上下来站成圆圈,出场的顺序是先道士、次土地、再和尚、后判官。然后是五猖神东、南、西、北、中依次登场,整个神舞分朝礼、邀请对舞、独舞诸节。副身四神舞蹈时,乐器伴奏以板鼓、大小锣鼓、小马锣灯6种乐器为主,也可伴以长喇叭。五猖神出场时则停止打击乐器,仅以唢呐吹奏。

《跳五猖》中诸神的舞姿动作,以和尚神最为精彩突出。手、腰、身、步都得并用,如朝礼舞中的“鹞子翻身”、“扭丝步”。通过扇子将邀请、对舞时的施礼传神地表达出来,特别邀请判官对舞时,由低头、束手、小心慎重的漫步,继而发展到逗趣喜乐霎时掀起高潮,气氛热烈,如此一文一武、一动一静的对舞,是跳五猖中最叫好的舞段。正身五猖神的舞蹈动作大致相同,所执双刀比古代兵器中的单刀略短、平刃尖削,柄缠黄纸码,两手各执一刀,舞时起落缓慢,有分刀亮相、云手刀、对档刀、比试刀等动作。跳五猖有满场、简场之分,满场跳五猖中的正身五神必须逐个朝礼、邀请、对舞、独舞;简场跳五猖则由中央神代表象征性地只跳朝礼舞终场。

梅渚《跳五猖》的演跳,不仅影响着胥河两岸皖苏两省毗邻地区的民风习俗,还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作为两岸文化合作成果之一,1995年在台出版了《胥河两岸的跳五猖》一书。


传承人:

1、周道丰,男,1950年出生,郎溪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周荣全,男,1947年出生,郎溪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3、周国平,男,1962年出生,郎溪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