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生态宣城 > 文化宣城 > 观民俗

打棍求雨

发布时间:2019-11-14 10:53 来源:市文旅局 浏览:
【字体大小:

“打棍求雨”习俗流行于旌德县隐龙村,据传,明清时期,旌德县内久旱不雨,县城西五华里有座西山,地处较高,高坦村(江坑行政村)百姓上山插旗,将两丈高的旗杆贴上用棉纸做的大白旗插在山顶上,并敲锣打鼓,以示旱情严重,呼唤周边百姓发起求雨仪式,祈祷龙王降雨。《旌德县志》记载,当时流传“三都不插旗,一都不求雨”之说。年长月久,打棍求雨逐渐形成。

以后凡遇天旱,隐龙村便打柏棍求雨,变成一套有动作、有节奏、有造型的打法,并以锣鼓伴奏,气氛热烈。表演时,每人头戴柳枝帽,脚穿草鞋,统一着装。手持一根柏树棍,随着节拍敲击大地,铿锵之声象征雷鸣。舞蹈步伐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状态,有“正字步”、“跳脚步”、“十字步”、“螃蟹步”、“擦地步”、“交叉步”,节奏平稳,演技生动,落地有声,粗犷有力。图形有“长龙戏水”、“单珠引龙”等。

全套打法分八拍,第一拍在原地左转半个圈,与对打人面对面,将棍子往地面一跺,同时高喝“嘿”;第二拍至第八拍是每拍两脚同时跳一次,一人跳进,一人跳退,棍子互打一下。每拍一个姿势,八拍完毕,又从头开始,如此反复。排列长队相互对打,称“长龙戏水”;围成一个圈互打,称“单珠引龙”,图案变化多样。求雨成功,隐龙村民就把求雨棍留作传承或做耖梃,以示风调雨顺。

“打棍求雨”的最大特点是舞步简单易学。表演时,场外观众往往随着锣鼓节拍和演员一起舞动,场内场外群情激动,浑然一体,颇为壮观。2017年11月,打棍求雨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