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生态宣城 > 文化宣城 > 赏工艺

茂林花砖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19-11-14 15:27 来源:市文旅局 浏览:
【字体大小:


茂林花砖是安徽省泾县特有的一种古建筑内外墙装饰材料,主要分布在泾县东南各乡镇。茂林建制于北宋,兴盛于明清,鼎盛时有“小小的泾县城,大大的茂林镇”之说。踏进茂林能闻得 “三声”:林涛声、婴啼声、读书声,当时茂林的繁华程度可见一斑。随着徽商的崛起,商品流通将不同的建筑样式带到了茂林,建筑用料借鉴徽州,规模布局近似广东潮汕,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屋宇高大宽敞的建筑特色。随着建筑风格的形成,建筑材料需求大增。花砖是茂林徽派建筑独有的装饰品,自宋元开始,当地就有人开窑烧制砖块。明清时期,花砖开始普遍运用于民宅中,主要用在古建筑的前檐墙、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即主天井两侧及堂心对面的墙面上。目前泾县现存的98处明代民居中,已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民居使用花砖作为装饰材料,但色泽浅浮,色差不大。至清康乾年间,花砖制作工艺已极为考究。明清之际,泾县曾有花砖砖窑多处,茂林西山脚、原凤村乡长征村至今还保存有烧制花砖的窑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花砖的烧制彻底停止。


 
 

茂林花砖最显著的特点是同一块砖上有黑、白两色,黑色似青近墨,白色近灰,这两种色调组成了各个不同的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巨幅壁画图案,纹路或连或断,或曲或直,色彩过度自然,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具有山水画的意境和美感。另一个特点是不沾灰,传流至今的花砖墙面大多为清朝时期的,最少也有一百多年了,但是墙面花纹仍很清晰,用手一抹,手指无一点灰尘。这也是花砖的匪夷所思之处。 

花砖的独特性,取决于黏土的奥秘。其原料主要是由当地的油黄土和冷水土“踩熟”而成。取两种土用水混合,人工踩成稀泥状后,根据需要按白多青少的不同比例以及所需图案的要求揉合压严在一起,上模制成花砖砖坯,砖坯经日晒夜露晾干后入窑烧制,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掌控温度、火候。刚出窑的花砖基本上看不出花纹,需要经过砖与砖之间的干磨,干磨后再经过砖与砖之间的加水湿磨,直磨得光滑如镜四角分明棱线平直,再用水洗,洗净后即成花纹清晰美观的花砖成品了,故花砖也叫“水磨花砖”。这中间每个细节全凭工匠的经验。烧一窑花砖要45天至50天时间,一个窑出砖也就1万多块。整个过程完全采用人工,更使得每一块花砖变得独一无二。出了茂林,手艺再好的师傅也烧不出花砖来。

花砖的纹理并非表面文章,它的截面亦有清晰的纹理。土壤之间奇妙的中和作用,奠定了茂林花砖特有的“筋骨”:坚固又不失柔韧,具有一定的硬度,故而敲击会发出金属的声响,极具音乐的品质。随着时间流逝,还会呈现出古朴光润的质感,有“包浆”一样的效果,历久弥坚,使整个墙面既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抽象派艺术的气质,更使得整个建筑有一种震撼人心却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美。2014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人:

纪建新:男,1969年4月出生,安徽泾县茂林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