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生态宣城 > 文化宣城 > 赏工艺

宁国龙窑制陶技艺

发布时间:2019-11-14 15:11 来源:市文旅局 浏览:
【字体大小:


宁国市港口镇古属宛陵,成镇较早,手工业早有雏形,明代嘉靖年间就是宁国县五大集市之一。因境内富含陶土,烧造陶器历史久远。201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队在港口镇灰山(据株木店仅2公里)考古发掘土墩墓,出土商周时期各种式样的陶器300余件,足以说明,港口一带在3000年前即已烧造陶器。秦汉时期,江南已有陶匠使用龙窑烧制原始瓷;到了唐代,宁国为皖南陶瓷制造基地,制陶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制作工艺到产品外观、釉色等,都有很大的提高。不但保留灰陶的生产,还出现大量内外施釉的精美陶瓷,釉色主要是红釉和青釉,当时叫做小红釉和灰釉,釉色厚重、鲜艳;宋代发展壮大,达到鼎盛,成为南方越窑系生产大器的代表。这一时期的龙窑产品,风格独特,造型硕大,有些窑厂甚至获得朝廷的认可和支持,流传至今的产品上,少量带有“宣州官窑”的字样,说明这个时期皖南的制陶业是兴旺发达的。




宁国大器传统工艺主要主要以粘土为原料制成泥,经过泥料的储备及拣揉,捶坯修坯、拤把成型、手工上浆及画花,然后装入龙窑烧制而成,拤把、捶坯所用的各种工具,窑具的制作及装窑技术,火焰气氛及烧制技术等方面完全靠老师傅经验掌握,任何一道工序出错都烧不出成功的陶器。

宁国龙窑大器烧制的另一个特色在于“窑”,据冯先铭《中国陶瓷》载:龙窑在江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宁国市方塘龙窑窑址发掘报告》可知,宁国最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龙窑烧制技艺,宁国龙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长20—60米不等,以似龙斜卧小山坡而得名。龙窑建筑方便,装烧量大,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松枝、杂柴等植物为燃料,窑内火焰多平行窑底流动,升温适度、均匀,成品率高,同时事故少,操作容易。以烧造缸、盆、罐、坛、瓮等日用大器为主,造型粗犷,古掘浑朴,纹饰简单,胎厚重坚实,具有粗中寓巧,朴而不俗的民族特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智能问答 智能问答